[横店] 探访上海短剧片场:吸引微短剧"拍在上海",性价比不输横店

上海胜强影视基地,张熠摄
打造全产业链的微短剧平台,也是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的目标。周杰介绍,园区正在打造一个集IP孵化、拍摄、投流于一体的微短剧平台,“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年产200部竖屏短剧的‘喜报计划’和年产10部精品横屏短剧的‘喜莱坞’计划,3月份第一批竖屏短剧已经开机”。

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片场内景,受访者提供
对周杰个人而言,这也是彻底转型的一年。“今年做完最后一部长剧后就全身心投入微短剧行业。”在他看来,转型是势在必行的选择,“观众变了,观看的载体变了,必须跟着载体的节奏来变”。
“不做长剧遗憾吗?”记者问。
他想了想回答:“不遗憾。”他不认为短剧只是一个“风口”,“风口是一个短暂的、高效的经济现象;除非有新的载体来替代手机,否则变革的时候到了”。周杰判断,“靠投流来获客的渠道已经被打破了,各影视公司的入局以及平台自审等,都给内容精品化提供了土壤。未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是完全有可能的。小到做饭,大到法律咨询、文物知识、文旅,从短剧中能看到很多题材。”

《造浪少年》在奉贤的一家游泳馆取景,鸣白文化提供
做精品短剧,也是朱林丽的答案。她坦言,上海的人力、物力成本的确更高,“制作公司的预算,不会因为身处一个成本更高的地区而定得更高,要在市场里被看到,精品剧是唯一的出路”。在她看来,未来的微短剧市场将“内容为王”。去年,公司打造了少年奥运体育题材横屏短剧《造浪少年》,讲述五个游泳少年努力拼搏的故事,口碑不错。今年贺岁档上映的竖屏短剧《为你千千万万次》,全网话题量达5亿次,同样取景于上海。“今年,我们还会尽力把与B站合作的《我是邮票李》拍出来,展示上海的文化风情和时代变迁。”她说,“还会有很多笔墨放在文旅剧和现实题材的普法短剧上,也会用短剧的形式展示非遗。”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