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BBC:中国"两会"前瞻 5个关注点
“两会”前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这是时隔六年多之后习近平再度召开聚焦于民营企业的座谈会。
座谈会备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出席,过去5年马云因为“炮轰监管”而低调行事,一度长居日本,回国后也极少露面,他的动向逐渐被中国民营企业家看作“政治风向标”。
因此习近平与马云握手,被看作中国当局准备改善民企生存环境的转向标志。
策纬咨询(TRIVIUM)公司副总监汤姆·农利斯特(Tom Nunlist)表示,“科技行业整顿实际上已结束多时,政府持续释放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科技行业的信号。但外界仍存疑虑,因为习近平的个人态度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需要习近平亲自表态才能扭转局面——这场迟来的会面正体现了最高层政策转向的谨慎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民企座谈会后(2018年),中国出台了颁布的“28条”,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此次两会上,围绕民企生存状况的讨论和提案、议案,值得关注。
与马云一同列席上述座谈会的,还有腾讯CEO马化腾、小米创始人雷军、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要么是互联网巨头,要么是尖端创新的“小龙”。
对比之下,六年多前列席发言的企业家,则大多来自传统行业,即便是来自IT也是老牌的软件外包公司。
彭博社分析,此次座谈会的规格(习近平亲自主持)与阵容(涵盖传统与新兴产业)表明,中央试图平衡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中国制造2025”计划历经十年,总体成功,但也引发欧美的限制和反弹,随着中国AI、机器人等行业的崛起,是否会有新的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规划也值得关注。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智库董事总经理、前总统乔拜登顾问林赛·高曼(Lindsay Gorman)表示:中国成功运用了国家支持的资本主义模式,即政府真正制定研究和资金计划。中国有能力吸引外国人才并鼓励外国公司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中国制造2025”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以至于仅仅几年之后,政府就停止使用这个术语,因为它引起了竞争对手的反感。
该计划在今年收官,如果接下来,中国制定类似“中国制造2035”的计划,以发展AI、脑机接口等更加前沿的技术和行业,如何包装和宣传,以降低西方的敌意,也值得观察。
人口发展战略?
人口危机已经成为中国的“灰犀牛”——一种离得远、看得见、来势凶猛的危机。
危机在2023年突然显现。当时,中国人口数经历了意外大跌——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54万人),死亡人口进一步增加至1110万人(比2022年多69万)。
2024年的人口数据还未公布,但不同机构预测将更为严峻。
但这已经足够推测出2050年的危机。2023年仅出生了900万人,到2050年,他们27岁,正是成家立业的年纪;而2050年时出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满60岁,开始退休,而这一批人正好是中国第三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最高达2500万人之多,那几年老龄化危机会突然加深。届时,每个老年人只有1.5个劳动力供养,两方都面临沉重的负担。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国当局推出了延迟退休的政策,2025年将是实施的第一年。
除了渐进式退休以外,近年来,中国有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制定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人口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而今年“两会”或许是观察该战略是否在醖酿的契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