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一夜爆火的杭州,正在制造下一个马云...
广东、南京、山东、深圳、武汉、上海等城市都加入反思阵营,不断自我拷问:为什么XXX出不了六小龙?
其实,这样的反思杭州在几年前也做过。
2015年,杭州人黄铮在杭州成立了拼多多前身拼好货,但2016年拼多多正式成立后黄铮却直奔上海。
彼时,有不少杭州媒体自问,杭州为何没能留住黄铮?
杭州反思的答案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行动上把自己变成“科技界的MCN”,用尽全力留住年轻人。
毋庸置疑,做MCN杭州是专业的。
1.最大胆“星探团”,广挖潜力股
MCN签约网红,看的是流量潜力;杭州“签约”企业,赌的是技术颠覆性。
今天爆火的杭州六小龙,很多在创业初期并不被看好。
哈佛博士韩壁丞在波士顿(专题)地下车库捣鼓脑机接口,杭州考察团直接杀上门:“回国创业,钱管够!”
90后冯骥带着3A游戏梦闯杭州,园区为他空置两栋楼三年,拒绝了很多大牌企业,最后不仅房租全免还送专家门诊;宇树科技濒临破产时,国资几百万救命钱精准空投。
不要以为杭州只盯着大佬,他们对“潜力股”的定义就两个字:敢创业。
为了吸引八方人才,杭州把落户门槛降到最低:学历只要大专以上,社保只交半年,期间还有各种补助。
2.最懂老板的城市,杜绝“爹味”
有创业者评价杭州,是一个有“父感”,没“爹味”的创业城市。
父感在于,杭州真的像个父亲,把创业者的小需求和痛点研究得明明白白。
很多支持创业的城市,都会给予补贴,但只有杭州的补贴是审核后秒到账,有大学生表示比工资发放得还及时。
年轻一代的科技创业者,很多是专业型、理工科老板,难免有i人和社恐。但创业的本质就是找人、找钱。
在杭州创业却可以轻松解决这个烦恼,有个在杭州创业的朋友表示,自己开公司11年,从没因为入驻、补贴、催钱喝过一顿酒、送过一根烟,很多政府领导自己根本不认识。
让不擅长应酬的老板,找到最舒适的创业环境,也是杭州一大亮点。
创业者对杭州最高评价是:“在杭州,政府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但关键时刻永远在线。”
宇树科技曾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直接上门介绍、指导操作。
这种保姆式服务不仅省时还省钱,每年还能为企业节约超4.7亿办事成本,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就是一笔巨款。
年轻人在杭州创业最爽的莫过于,初来乍到政府就把你的生活成本全承担了。
住宿可以白嫖7天酒店+三年租房补贴;出行有300元的配套大礼包;就连吃饭都有性价比拉满的社区食堂,可以说年轻人在杭州可以直接“拎包创业”。
与之对比,北上广深很多创业者白天路演“颠覆式创新”,晚上却偷偷研究房价走势。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消除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取经人自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城市爆火的杀手锏,
不是撒钱而是织网
六小龙的终极战争,不仅是“拼补贴”的消耗战,也是“拼生态”的持久战。
毕竟与杭州热度一起飙升的还有房价,且其他城市面对人才也很舍得撒钱。
南京对战略科技领军人才,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天津对于高端人才,不仅发钱奖励,连父母的医疗待遇和子女入学都会砸钱扶持。
比起撒钱招揽人才,杭州比其他城市更突出的点是:更大的确定性。
游戏科学的故事格外发人深省,为什么在深圳注册的公司,却选择在杭州开发《黑神话:悟空》?
创始人冯骥的解释一针见血:“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