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 不如让哪吒做抖音和猫眼的"红娘"吧
文/最话FunTalk梁艳琳??
就在刚刚,《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官方并宣布延长放映时间至3月30日。
消息传来,光线传媒的股价在连跌两天后,上涨了4.68%。在前两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的股价分别下跌了6.27%、14.6%,跌破千亿市值。
可以说,光线传媒的股价与哪吒深深绑定在了一起,银幕上,哪吒在闹海,在市场上,游资在围猎"哪吒"。一位私募圈的朋友对我们说,"光线传媒从300亿炒作到1000亿市值,每天成交金额都超过100亿,一两家游资根本炒不起来,各路资金应该都有份,多方联动的结果。"
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是成都可可豆动画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持股其母公司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30%),主要发行方是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是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目前市值仍高达853.68 亿,市盈率更是167.32倍。
但光线传媒作为大股东的猫眼娱乐自《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以来,虽然一度上涨超16%,但涨幅远不如在 A 股的光线传媒,跌起来却毫不含糊,2 月 17 日光线传媒大跌那天,猫眼娱乐也重挫10.18%,即使是光线传媒股价回升的19号,猫眼股价仍小幅下挫0.24%,市值仅有 96.25 亿港元,市盈率仅11.14倍。
猫眼成立于2012年并于当年上线。最开始由美团内部孵化,前身是美团娱乐部门的在线电影票务业务。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战略合并完成之后,猫眼整合了大众点评的娱乐业务。2016年,猫眼从美团点评剥离,开始作为电影发行方开展业务,并从事其他娱乐服务。2016年,光线传媒以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当时猫眼的估值达到83.31亿元。
2017年8月,光线控股继续增持猫眼,其以17.76亿元的对价购买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猫眼19.73%的股权。根据交易价格计算,猫眼的整体估值约为90亿元。
也就是说,近7年后的今天,猫眼的市值与当年相差无几。
虽然背靠同一个自然人股东,又都在分享"哪吒"这场盛宴,但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电影票务平台,猫眼娱乐在这场盛宴中,似乎没能翻起更大的浪花。
01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在延长放映时间后,若最终票房达150亿-160亿元,基于60%投资比例及分账规则,光线传媒分账收入或进一步增至28.2亿-33.4亿元。
而在2023年,光线传媒全年营收仅15.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42亿元,那么仅《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影片的分账收入,就远超其过去一年的总收入。
至于猫眼,线上售票占比87%,猫眼、淘票票市占率六四开,每张《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收票务服务费率按平均4%计算,猫眼从中的票务服务费收入大概在 3 亿元左右。并且,考虑到猫眼也为多家非光线系影片,如《唐探1900》等提供发行服务,在春节档,猫眼的收入应该也不差。
要知道,受其主投影片的《解密》《危机航线》亏损拖累以及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惨淡拖累,猫眼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至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骤降29.96%至2.85亿元。在线票务市场里,猫眼和淘票票已经形成了"双雄"的局面,长期把持着电影售票平台的流量入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大热,本来可能是一剂强心针,但奈何猫眼的股价多少还是有点不够兴奋。
可能的解释是,A 股是个"讲故事"的市场,游资借着故事瞎炒,哪管啥市盈率,而港股市场相对理性,市场对"哪吒"的利好提前消化,并且认为这种现象级的红利是"撞好运",难以复制,所以给的定价相对较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在线票务市场,猫眼与淘票票已经"双雄"格局,但整个电影票房如果后续继续疲软,那么无论是票务还是发行市场增长空间都有限,两家竞争来竞争去,不过是零和博弈。
并且,新兴平台正在分流用户。电影爱好者刘蕊表示每次有新出的电影,她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她平时习惯在美团、支付宝、猫眼等平台买电影票,但这两年刘蕊发现有时候在抖音团购、抖音直播或者淘宝、闲鱼上能买到便宜一些的电影票。
刘蕊说,"淘宝、闲鱼上一般是电影票贩子在影城办了年卡、次卡或者有其他购票渠道,然后再在电商平台上把电影票销售出去,虽然便宜不了多少,但是苍蝇也是肉"。除了这些APP,刘蕊常用的招行的掌上生活,也经常出现19.9元观影的活动,而且有时候还能叠加积分使用。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就在刚刚,《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6.98亿美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官方并宣布延长放映时间至3月30日。
消息传来,光线传媒的股价在连跌两天后,上涨了4.68%。在前两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的股价分别下跌了6.27%、14.6%,跌破千亿市值。
可以说,光线传媒的股价与哪吒深深绑定在了一起,银幕上,哪吒在闹海,在市场上,游资在围猎"哪吒"。一位私募圈的朋友对我们说,"光线传媒从300亿炒作到1000亿市值,每天成交金额都超过100亿,一两家游资根本炒不起来,各路资金应该都有份,多方联动的结果。"
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是成都可可豆动画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持股其母公司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30%),主要发行方是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是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目前市值仍高达853.68 亿,市盈率更是167.32倍。
但光线传媒作为大股东的猫眼娱乐自《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以来,虽然一度上涨超16%,但涨幅远不如在 A 股的光线传媒,跌起来却毫不含糊,2 月 17 日光线传媒大跌那天,猫眼娱乐也重挫10.18%,即使是光线传媒股价回升的19号,猫眼股价仍小幅下挫0.24%,市值仅有 96.25 亿港元,市盈率仅11.14倍。
猫眼成立于2012年并于当年上线。最开始由美团内部孵化,前身是美团娱乐部门的在线电影票务业务。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战略合并完成之后,猫眼整合了大众点评的娱乐业务。2016年,猫眼从美团点评剥离,开始作为电影发行方开展业务,并从事其他娱乐服务。2016年,光线传媒以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当时猫眼的估值达到83.31亿元。
2017年8月,光线控股继续增持猫眼,其以17.76亿元的对价购买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猫眼19.73%的股权。根据交易价格计算,猫眼的整体估值约为90亿元。
也就是说,近7年后的今天,猫眼的市值与当年相差无几。
虽然背靠同一个自然人股东,又都在分享"哪吒"这场盛宴,但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电影票务平台,猫眼娱乐在这场盛宴中,似乎没能翻起更大的浪花。
01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在延长放映时间后,若最终票房达150亿-160亿元,基于60%投资比例及分账规则,光线传媒分账收入或进一步增至28.2亿-33.4亿元。
而在2023年,光线传媒全年营收仅15.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42亿元,那么仅《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影片的分账收入,就远超其过去一年的总收入。
至于猫眼,线上售票占比87%,猫眼、淘票票市占率六四开,每张《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收票务服务费率按平均4%计算,猫眼从中的票务服务费收入大概在 3 亿元左右。并且,考虑到猫眼也为多家非光线系影片,如《唐探1900》等提供发行服务,在春节档,猫眼的收入应该也不差。
要知道,受其主投影片的《解密》《危机航线》亏损拖累以及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惨淡拖累,猫眼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至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骤降29.96%至2.85亿元。在线票务市场里,猫眼和淘票票已经形成了"双雄"的局面,长期把持着电影售票平台的流量入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大热,本来可能是一剂强心针,但奈何猫眼的股价多少还是有点不够兴奋。
可能的解释是,A 股是个"讲故事"的市场,游资借着故事瞎炒,哪管啥市盈率,而港股市场相对理性,市场对"哪吒"的利好提前消化,并且认为这种现象级的红利是"撞好运",难以复制,所以给的定价相对较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在线票务市场,猫眼与淘票票已经"双雄"格局,但整个电影票房如果后续继续疲软,那么无论是票务还是发行市场增长空间都有限,两家竞争来竞争去,不过是零和博弈。
并且,新兴平台正在分流用户。电影爱好者刘蕊表示每次有新出的电影,她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她平时习惯在美团、支付宝、猫眼等平台买电影票,但这两年刘蕊发现有时候在抖音团购、抖音直播或者淘宝、闲鱼上能买到便宜一些的电影票。
刘蕊说,"淘宝、闲鱼上一般是电影票贩子在影城办了年卡、次卡或者有其他购票渠道,然后再在电商平台上把电影票销售出去,虽然便宜不了多少,但是苍蝇也是肉"。除了这些APP,刘蕊常用的招行的掌上生活,也经常出现19.9元观影的活动,而且有时候还能叠加积分使用。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