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之父"被免 投射中共軍備陰影
有意思的是,中共制造軍事重器的企業,重大出品的主管人員多有落馬。除了中航工業的“殲-20之父”楊偉,還有如負責將烏克蘭瓦良格號改裝成首艘國產航母遼寧號以及制造第贰艘國產航母山東號的中船重工,其總經理孫波和董事長胡問鳴已在2018年和2020年先後落馬。
國產076兩棲攻擊艦首艦(肆川艦)去年底下水,中共大肆宣傳。但同期制造商中船集團壹把手換人,前任董事長溫剛去向不明,黨組副書記杜剛也已長期未公開露面。按照中共慣例,這顯示兩人可能也已出事。
對於中共軍備生產質量是否受到腐敗影響,沈明室表示,因為無法獲得貪腐實際證據,不容易評估其軍備弱點或是戰力。但是當軍備研發部門爆發貪腐,可以證明不論材料、系統整合、彈藥都可能產生問題。
他認為這些問題造成的後果,最重要的是讓使用者失去信心,不敢去抗衡具備先進武器的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在又無法以人民戰爭的方式對抗的情況下,作戰能力與士氣會受到影響。而如果是材料科學問題,將是軍備研發的問題;如果是因技術能力不足的偷工減料,或是因為降低成本的偷工減料,都會造成軍備性能打折、故障率高。
歐錫富則表示,高性能武器不壹定要偷工減料,主要是灌水、加成買貴了,用買貴的錢分贓就可以了。他認為中共搞反腐,要完全清除很難,甚至會越反越貪。
2023年7月以來大規模軍備腐敗倒查,大批將領及軍工企業高層落馬。包括去年8月落馬的中航工業前董事長譚瑞松。
沈明室表示,倒查可能引發既得利益者的報復,因為已經是這種壹條龍式的貪腐,反貪之後,可能會讓生產線停滯、武器彈藥短缺,必須在確保貪腐已經絕跡、材料與科技能夠跟得上之後,才有可能恢復正常發展。
商飛高管被抽調至中航工業 軍民兩用體系引關注
2023年3月,時任中航工業董事長譚瑞松被免職。壹年後,擔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壹年多的周新民接替譚出任中航工業董事長、黨組書記。
據財新網近日的報道,未來會有中國商飛公司的現任高階主管進入中航工業管理層,接替郝照平或楊偉的職務。
就在郝照平、楊偉的簡歷被撤下的同時,中航工業官網顯示,郭盛傑已出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公開報道顯示,早在今年1月6日,郭盛傑就現身中航工業會議。
當局調用多名生產客機的企業高層掌管生產戰機的央企,是否涉及外行管內行?
沈明室表示,這表示習近平已經無法相信軍隊系統,必須找商用機系統人馬進駐。商用機可以公開引進外國材料與科技,組裝類似C919這樣的客機,但是在軍機或是大型軍備被各國視為機密的情況下,受到科技制裁的中共不太可能獲得相關科技與材料,同樣會面臨研發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引進商用飛機人馬或許可以短期杜絕貪腐,但是在研發及生產效益上恐怕會延宕。
今年1月6日,美國國防部於《聯邦公報》上發布了更新後的“中國涉軍企業”清單(即依據美國法律正式命名的“第1260H條名單”),新增134家中國企業,其中包括中國商飛。
這是美國反擊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壹項重要持續性工作。被列入該清單的實體可能面臨實體禁令或商品服務禁令限制。
旅澳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表示,中共壹直強調軍民融合,強調軍民兩用、軍民轉化,中航工業和商飛都屬於它的作戰體系。現在外國的壹些軍事專家判斷說中共現在渡海作戰的船只不夠,他不知道中共轉眼間就可以抽調民船商船沖到前線用於渡海作戰。中共不斷強調軍民融合,意味著它有步驟地把中國的經濟納入戰事軌道。袁紅冰指出,實際上中共現在不在於軍隊或這些具體的軍事裝備不能經受實戰,主要在於不但軍隊爛到了根,而且軍民兩用的體制也正是產生腐敗的渠道之壹。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