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到"洋"插队再到海归|去来归

【陈屹视线·导语】


本文刘菲女士讲述了自己从上山下乡到返城,从远赴美国留学到毅然选择海归的生命历程。这是一段跨越文化、地理与人生鸿沟的蹉跎岁月。

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出想要出国留学的愿望那一刻起,命运的轨迹从此悄然改变。

此后,每一次跌宕起伏都承载着意外的惊喜、深深的挣扎以及丰厚的收获。

这不仅是刘菲数十年的心路历程,更愿这篇分享能点燃人们内心的希望,唤起对坚持的信念,祝福读者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不言弃。





旅程归去来

作者:刘菲

离家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与老爸坐在上海石库门家内乘凉,四四方方的天井高墙遮挡了酷日余晖,我们像往常一样在地上泼了凉水,然后放下竹椅坐舒坦,摇着蒲扇。

仰望四方天空,小小的蓝天浮云引起我无限遐想。

“爸,我想出国留学,”

“什么?到哪?”

“想去美国,”

“……“


蒲扇扑扑地摇着。

“爸,我很想去读书再拿个学位……”

“那当然好,可是想想可以啊,哪有那么容易哦。就光停留在想头上吧,啊?”

善良的老爸掐死了话头,没有说一个不字。只乘下蒲扇的啪啪声。

这一幕一直陪伴我三年苦读托福。上班教书,下班挤公交去英语口语听力班,还要做饭带孩子。当我站在上海外语学院长龙般弯曲的队伍中,等待拿托福报名表,再次感觉到无形的浪潮汹涌。

成千上万的上海及各地青年人得意的失意的,毕业的和尚未毕业的,单身的拖儿带女的,拥起热浪,出国淘金镀金的大潮铺天盖地。

我把签证约在担保书快过期的前一天。因顾虑家庭和自己的能力,我犹豫到出国大门即将对我关闭的前夕。

89年12月一个清晨,我从上海虹口一人乘18路公交车跨过整个市区,去乌鲁木齐北路美国领事馆办签证。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