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力报告》是对台入侵或斩首的宝贵提示
台湾的“中华民国”。)
近日台北市与上海市之间的“双城论坛”结束,访问团带著统战成果回程,徒留台湾朝野陷入政争相持不下,中共高层在澳门则是进一步大肆宣示“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仿佛唱和上海团访台的政治胜利。
就在同一时间, 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下称中国军力报告)于12月18日公开,再次提醒世人注意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的。对于缺乏政治互信的两岸而言,更不能忽视二元辩证的软硬两手是中共斗争的基底思维。
报告反映美国现实需求
回顾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历程,相关法源来自于1999年通过的2000 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报告的架构历经2009年与2019年两次较大规模的改动,目前最新的版本结构著重于“如何理解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军力投射能力”、“周边区域作战与活动”,以及“部队现代化的资源和技术”。
2020年之后的《中国军力报告》新增“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显示美国已注意到中国的军事力量造成的全球性挑战。
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新增本文后的专题五篇,内容包括:解放军的自我评估、中国对俄国发动战争的支持、战略威慑体系、招募与人事管理,以及国际安全环境。
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则是重于核武与战略威慑、台海问题、海军和全球投射能力、军民融合、太空与资讯战,以及军事现代化的检讨,较往年更加重视军政与军民之间的跨领域研究,在实证科学之外也重视社会科学的本质性问题,不仅止于“灰色地带冲突”的战略层次问题,反映著近年来解放军研究更为科学化的趋势。
《中国军力报告》是基于美国对中国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其研究立场是从美国的现象世界理解中国军力的本质,因此这是一份基于大国竞争的世界观所撰写的报告。其宏观性的视域与重视整体性的架构,是为了美国应对国际秩序与权力结构变化的“庙算”,因此美国更为关注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全球军事存在的影响、太空与资讯能力,以及军民融合领域,尤其是中国如何运用整体国力发挥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也就是所谓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核武能力影响美国援台
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是美国长期关注的议题,特别是核武的数量与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发展,是美国评估中国是否有能力挑战既有国际秩序的指标,更重要的是避免大国之间的误判,确保人类文明与世界能否存续,而不仅止于国家生存的层次。今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核战略可能模糊“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条件下,增加应对高强度常规冲突时的核威慑选项。受到俄国在俄乌战争屡屡采取“核勒索”(Nuclear blackmail)且有获益的影响,中国未来不排除向俄国和朝鲜看齐,进一步常规弹道飞弹与核武混合搭配,混淆西方的判断。
中国核武能力的突破可分成两个层面,从弹头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将于2030年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中国在疫情期间的2022年已完成三个ICBM发射井区域,新增至少300个发射井,因此在当时曾被描述为“地下长城”。中国在载具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已能挑战美国弹道飞弹防御能力,具备高超音速滑翔能力(HGV)的东风-17,以及改进多弹头技术(MIRV)。这使得中国具备类似于俄国“榛树”(Oreshnik)的战略工具,可将美国在第一与二岛链的布署作为“核勒索”的目标。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 万维读者网本新闻编辑注:本文中“我国”字样,指近日台北市与上海市之间的“双城论坛”结束,访问团带著统战成果回程,徒留台湾朝野陷入政争相持不下,中共高层在澳门则是进一步大肆宣示“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仿佛唱和上海团访台的政治胜利。
就在同一时间, 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下称中国军力报告)于12月18日公开,再次提醒世人注意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的。对于缺乏政治互信的两岸而言,更不能忽视二元辩证的软硬两手是中共斗争的基底思维。
报告反映美国现实需求
回顾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历程,相关法源来自于1999年通过的2000 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报告的架构历经2009年与2019年两次较大规模的改动,目前最新的版本结构著重于“如何理解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军力投射能力”、“周边区域作战与活动”,以及“部队现代化的资源和技术”。
2020年之后的《中国军力报告》新增“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显示美国已注意到中国的军事力量造成的全球性挑战。
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新增本文后的专题五篇,内容包括:解放军的自我评估、中国对俄国发动战争的支持、战略威慑体系、招募与人事管理,以及国际安全环境。
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则是重于核武与战略威慑、台海问题、海军和全球投射能力、军民融合、太空与资讯战,以及军事现代化的检讨,较往年更加重视军政与军民之间的跨领域研究,在实证科学之外也重视社会科学的本质性问题,不仅止于“灰色地带冲突”的战略层次问题,反映著近年来解放军研究更为科学化的趋势。
《中国军力报告》是基于美国对中国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其研究立场是从美国的现象世界理解中国军力的本质,因此这是一份基于大国竞争的世界观所撰写的报告。其宏观性的视域与重视整体性的架构,是为了美国应对国际秩序与权力结构变化的“庙算”,因此美国更为关注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全球军事存在的影响、太空与资讯能力,以及军民融合领域,尤其是中国如何运用整体国力发挥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也就是所谓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核武能力影响美国援台
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是美国长期关注的议题,特别是核武的数量与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发展,是美国评估中国是否有能力挑战既有国际秩序的指标,更重要的是避免大国之间的误判,确保人类文明与世界能否存续,而不仅止于国家生存的层次。今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核战略可能模糊“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条件下,增加应对高强度常规冲突时的核威慑选项。受到俄国在俄乌战争屡屡采取“核勒索”(Nuclear blackmail)且有获益的影响,中国未来不排除向俄国和朝鲜看齐,进一步常规弹道飞弹与核武混合搭配,混淆西方的判断。
中国核武能力的突破可分成两个层面,从弹头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将于2030年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中国在疫情期间的2022年已完成三个ICBM发射井区域,新增至少300个发射井,因此在当时曾被描述为“地下长城”。中国在载具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已能挑战美国弹道飞弹防御能力,具备高超音速滑翔能力(HGV)的东风-17,以及改进多弹头技术(MIRV)。这使得中国具备类似于俄国“榛树”(Oreshnik)的战略工具,可将美国在第一与二岛链的布署作为“核勒索”的目标。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