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结构性改革成关键
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但结构性改革成关键议题 https://t.co/JigbDL9V9m—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December 27, 2024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4.9%,2025年为4.5%。尽管经济数据略有改善,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若中国无法下决心优化产业结构,单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能治标不治本。
世界银行在12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在2023年前三季度保持了4.8%的增长,尽管受内需疲软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政策宽松为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世银预测,2024年经济增速为4.9%,2025年为4.5%,分别较6月时的预测上调0.1和0.4个百分点。
专家解析:经济数据“达标”背后的现实
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对于世行预料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接近官方设定的目标,毫不感到意外。
邱达生说:“中国设定一个目标要达到不是那么困难,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它是中央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现在看到整个民间消费没有起色,青年的失业率很高,房市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没有办法改善,很多人买的房子都停工了,他们就不可能进一步消费。(当局)只好透过中央的力量在投资方面动手。在出口方面会以补贴、廉价倾销的方式,也就破坏了很多市场的供需秩序,所以它定一个目标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经济评论员金山(化名)则指出,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衰退,数字上不可能出现正增长。在他眼里,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就已开始下滑。
金山对美国之音说:“只有从收支平衡这个角度谈论(经济)增长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财务平衡其实早在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发生时就已处于临界点。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就已处于经济增长为零的这样一个区间,只不过在下滑当中,出现了某些短期的、阶段性的经济反弹,譬如说,短期的股市波动,通过举债的形式堆积出来的这种增长率,就是虚假的、无效的增长,因为它无法拉动真正的、全面的就业和流动生产率。”

请同时参阅:
中国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提振信心,产学界:关键在执行,否则沦为“安慰剂”
“国进民退”困局加剧民营经济衰退
学术交流平台、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黄大卫对美国之音表示,西方学术机构和媒体更为关心的是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口中的“民营经济”,但过去1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却不断萎缩。不过,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直认为,国企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黄大卫说:“在中国来说,民营经济才是真正贡献就业,它贡献了60%的GDP,70%的创新力量,80%城市就业,跟90%的新增就业。中国的就业率之所以那么低就是因为‘国进民退’,但是从共产主义的角度来看,它觉得现在经济是很好的,给出来的数据也越来越好,因为国有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高。现在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已经有国企参股进去。民企和国企之间互相参股。‘国进民退’导致的是失业率下降,还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中国官方今年设定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但由于消费支出低迷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这个目标在8月份时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中国在9月下旬推出一系列救市举措,主要集中降息等货币政策措施。
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却批评中国当局拒绝正视通缩阴霾。
邱达生说:“当经济不如理想,货币政策必然宽松,财政政策扩张,但它现在这些措施不够具体,因为它还是不承认国内有通货紧缩的情况。通缩最主要的杀伤力就是民众没有消费意愿,投资者没有投资的意愿。”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世界银行上调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4.9%,2025年为4.5%。尽管经济数据略有改善,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若中国无法下决心优化产业结构,单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能治标不治本。
世界银行在12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在2023年前三季度保持了4.8%的增长,尽管受内需疲软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政策宽松为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世银预测,2024年经济增速为4.9%,2025年为4.5%,分别较6月时的预测上调0.1和0.4个百分点。
专家解析:经济数据“达标”背后的现实
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对于世行预料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接近官方设定的目标,毫不感到意外。
邱达生说:“中国设定一个目标要达到不是那么困难,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它是中央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现在看到整个民间消费没有起色,青年的失业率很高,房市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没有办法改善,很多人买的房子都停工了,他们就不可能进一步消费。(当局)只好透过中央的力量在投资方面动手。在出口方面会以补贴、廉价倾销的方式,也就破坏了很多市场的供需秩序,所以它定一个目标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经济评论员金山(化名)则指出,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衰退,数字上不可能出现正增长。在他眼里,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就已开始下滑。
金山对美国之音说:“只有从收支平衡这个角度谈论(经济)增长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财务平衡其实早在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发生时就已处于临界点。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就已处于经济增长为零的这样一个区间,只不过在下滑当中,出现了某些短期的、阶段性的经济反弹,譬如说,短期的股市波动,通过举债的形式堆积出来的这种增长率,就是虚假的、无效的增长,因为它无法拉动真正的、全面的就业和流动生产率。”

请同时参阅:
中国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提振信心,产学界:关键在执行,否则沦为“安慰剂”
“国进民退”困局加剧民营经济衰退
学术交流平台、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黄大卫对美国之音表示,西方学术机构和媒体更为关心的是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口中的“民营经济”,但过去1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却不断萎缩。不过,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直认为,国企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黄大卫说:“在中国来说,民营经济才是真正贡献就业,它贡献了60%的GDP,70%的创新力量,80%城市就业,跟90%的新增就业。中国的就业率之所以那么低就是因为‘国进民退’,但是从共产主义的角度来看,它觉得现在经济是很好的,给出来的数据也越来越好,因为国有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高。现在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已经有国企参股进去。民企和国企之间互相参股。‘国进民退’导致的是失业率下降,还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中国官方今年设定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但由于消费支出低迷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这个目标在8月份时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中国在9月下旬推出一系列救市举措,主要集中降息等货币政策措施。
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却批评中国当局拒绝正视通缩阴霾。
邱达生说:“当经济不如理想,货币政策必然宽松,财政政策扩张,但它现在这些措施不够具体,因为它还是不承认国内有通货紧缩的情况。通缩最主要的杀伤力就是民众没有消费意愿,投资者没有投资的意愿。”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