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琼瑶阿姨离世后:这个时代超越琼瑶了吗?

那么琼瑶的书到底好不好?她说的“爱情至上”那套东西到底对不对?


如果站在此时此刻,我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是针对我小时候那个具体时代而言,我觉得那些小说是好的,是有益的。即便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还是这么认为。

这就像邓丽君的甜歌,我并不喜欢。但是当时代单调乏味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甜甜的东西就是好的。同样,当时代粗粝荒芜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琼瑶女士的小说也就是好的。它让读者相信人生里有美好的东西,相信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彼此相爱,而不是为了彼此相恨。

说到底,一个沉迷于琼瑶小说的世界,肯定比一个沉迷于敌我斗争的世界更正常,更文明,也更适于普通人生活。

03

很多人都说琼瑶小说虚假肤浅,虽然不想冒犯逝者,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话也有道理。任何一个成熟的阅读者,都不可能认为琼瑶女士的小说有多高的文学性。

但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心智性情,往往是由那些通俗的大众读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些深刻的学术读物来决定的。就像现代我们所处社会的整体心智性情,恐怕也更多地由抖音和小红书来决定,而不是由豆瓣年度高分书籍来决定。

如果把琼瑶小说跟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古代做王爷之类的比较,那我觉得真不好说是进步。

当年王朔老师批评“四大俗”,很多文化人也说港台是“文化沙漠”,我当时岁数虽小,但听了也不以为然,因为这完全违反我的直觉。我当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周围才是文化沙漠,大家几乎都有文化饥渴症,随便一个什么电视剧都能“万人空巷”,这不是文化沙漠又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好意思说人家是文化沙漠,而我们是文化草原呢?

邓丽君、罗大佑、崔健是启蒙者。其实,琼瑶、三毛、柏杨也是启蒙者。当然,回过头来看,琼瑶、三毛、柏杨他们的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经不住时代的考验。我前些年重读三毛和柏杨,就大失所望,觉得跟我记忆中完全不同。但是没办法,它们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一个封闭、焦渴、干涸的文化环境急不可耐地抓住了它们。



我记忆里一度以为三毛是张爱玲级别的作家,但后来重读,真是大失所望

而且,它们即便没那么好,但大方向却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说琼瑶小说虚幻浅薄,但虚幻里有爱的底子;我们可以说三毛的散文矫情自恋,但矫情里有自由的底子;我们也可以说柏杨的杂文偏激幼稚,但偏激里有进步的底子。

而这些东西,都是那个时代极其匮乏的。


04

那么现代呢?

琼瑶、三毛、柏杨,当然都是我们要超越的阶段。但是这个时代超越了吗?我觉得真的很难讲。

也许是我有时代滤镜,或者个人偏见,我总觉得当下时代在走向保守。很多年轻人似乎还没有年轻过,就已经老了。

比如现在网络舆论里,往往觉得收彩礼才是正常的,觉得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觉得“有情饮水饱”是荒谬的。当然,我不能说这些想法一定不对,但我总觉得,这不是少年恋爱时应该有的心性。

现实当然是严酷的。漫长的时间可能会打磨掉人的棱角,消磨掉人的激情,但是人毕竟应该先长出棱角,先生出激情来。年轻时的恋爱就应该是忘我的、燃烧的,哪怕火焰随着时间流逝不再炽热,它依旧能发出余热来温暖我们的人生。可如果恋爱一开始就是如此现实,如此半死不活,如此摆出二婚般的利害算计,那么它怎么能够给人生提供那份温暖呢?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