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琼瑶阿姨离世后:这个时代超越琼瑶了吗?
01
前天晚上被韩国的事情惊着了,不停地刷新闻,看事情怎么发展。一直到尹锡悦宣布收回命令,才放心去睡觉。
第二天看到琼瑶女士去世的消息,如果换在平日,肯定会伤感一阵。毕竟人到中年,就容易怀旧。但当时不行,满脑子还是被韩国的新闻占据着,所以只是略微诧异了一下。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但真的是极受震动。也许是事有凑巧,我上个月刚刚读过韩江的《少年来了》,还写过一篇玻璃躯体里的坚硬宝石。当时看到新闻,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那些血都白流了吗?难道又走回那个循环了吗?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虽然跟我没有直接关系,但确实有点崩溃的感觉。
当然,最后证明我是多虑了。有些力量,比我这个悲观主义者想象的更为强大。现在大致尘埃落定,也就有心思想点别的了——比如琼瑶女士。本来我应该写一篇关于韩国的文章,但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写也写不好,徒乱人意。
所以,还是写写琼瑶女士吧。
这两个话题看上去没有什么关联,甚至截然相反。一个属于公域的、辽阔的世界,一个属于私域的、情爱的世界。但是,人的心灵不都是穿越于这两极之间吗?
02
我初中的时候读过很多琼瑶的书,至少有十几本。一个小男孩读这么多琼瑶的书,听上去有点很古怪。但是没办法。那个时候没那么多书可供挑选,我又有阅读的癖好,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所以前前后后读了很多。
不知道现在读起来会是什么感受,但当时觉得不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聚散两依依》、《燃烧吧,火鸟!》、《聚散两依依》,还有一个书名我忘记了,内容好像是女主角的傻弟弟把男主角打坏了,把我气得要死。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彩霞满天》,我记得里面写到特别穷的一对情侣,只能买一份果汁,两个人分着喝。虽然自己当时可能比他们还穷,但意识不到,觉得他们还挺可怜的。

我能读到琼瑶小说,是因为当时她的书特别特别流行,满大街都是。现在的孩子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它们的吸引力了。这就是时代的变迁。这就像邓丽君的歌。我岁数小一点,已经错过了邓丽君的歌。我听着只觉得甜的发腻,但是比我大上十岁的人,听她的歌是可以感动得掉眼泪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从没有那样的歌啊。大家听的都是义正词严的正能量歌曲,忽然出来了邓丽君的歌。那就不是单纯地听歌了,而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人是可以发嗲的,人是可以甜蜜蜜的,人是可以你情我爱的。那不是不要脸,而是正常的,甚至可以拿出来唱的!发现这一点,是可以让人掉眼泪的。
琼瑶的小说也有类似的效果。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以前没有那样的小说。以前我读到小说,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要宏大,要高远,要能总结出点什么。哪怕当时的先锋小说(我记得当时已经有先锋小说了),也是如此。也?正因为这样,琼瑶小说才让大家如此着魔。
琼瑶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至上”。现在网上有个琼瑶梗,“你虽然失掉了一条腿,但是她失掉的可是爱情呀!”现在的孩子?觉得很好笑,“三观不正”。时过境迁以后,我也会觉得有点好笑。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年轻人是相信这个的。就算他们觉得自己未必做得到,但也认为这终究是正确的、美好的。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