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尹錫悅逼到上演戒嚴鬧劇?兩個導火索 壹個深層原因
韓國總統尹錫悅“導演”了壹場 “戒嚴鬧劇”。雖然鬧劇只持續了6個小時,但反映了韓國政治中的問題。
事件的簡單經過是這樣的。
3日晚10:25左右,尹錫悅突然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為了應對反國家的勢力”(他稱韓國的安全和自由受到壹些“從北者”,即親朝鮮的人的威脅),他宣布戒嚴,禁止國會和壹切政黨活動,對其他很多民眾權利也有限制。

戒嚴令立即引起反對黨議員、壹些執政黨議員和首爾市民的反對。
在反對派議員要進入國會投票表決反對戒嚴,並和包圍國會的軍警對峙,首爾市民支持反對派議員。經過緊張博弈,反對派議員進入國會,投票通過決議反對戒嚴。
隨後,尹錫悅又召開緊急會議,在4日凌晨4點半宣布解除戒嚴。同時他要求反對黨不要濫用權力,導致國家癱瘓。
作為壹國總統,尹錫悅為什麼要上演這樣壹場鬧劇?
這當然是韓國政治內斗的結果。
具體情況是,今年4月份國會選舉中,反對黨(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獲得大勝。韓國國會壹共有300個議席,反對黨就獲得了170個,占絕對優勢。
這屆國會從9月1日開始。開始之後,反對黨就從各個方面制約尹錫悅的政府。
最近有兩件事,可以說是這次戒嚴的導火索。
第壹件是國會通過財政預算案。
反對黨占著在國會的絕對多數,不顧執政黨(尹錫悅的國民力量黨)和其他政黨的任何反對,單獨行動通過政府預算案。
反對黨以“使用不透明”為由,在預算案把韓國總統府很多經費都砍掉,包括總統的秘書室、國家安保室、監察院特別經費、警察特別費用等都都砍到零。
第贰,反對黨還在國會壹直要推動調查尹錫悅的夫人金建希,試圖通過調查最終彈劾尹錫悅,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反對黨認為監察院和壹批檢察廳長沒有履行職責,對這些人展開彈劾運動。
反對黨的這些行為,可能讓尹錫悅感到“逼人太甚”,導致政府無法運轉。所以就說反對派議員是“反國家勢力”,並動用極端手段,下令戒嚴。
這是這次鬧劇的原因和導火索。
那麼應該怎麼看待這個鬧劇?
首先,這個鬧劇僅僅持續了6個小時。
尹錫悅下令戒嚴的時候,不僅反對黨的議員反對,執政黨很多議員也表示反對,絕大部分市民也反對。國會最後還是進行了投票,反對這個戒嚴令。這壹切迫使尹錫悅撤銷戒嚴令。從這壹點上看,韓國的制度經受了考驗,民心向背也很清楚。
但是這出鬧劇不僅對尹錫悅的形象有影響,對韓國的國家形象也是個打擊。這個背後反映韓國政治中壹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缺乏妥協精神。
韓國目前政治制度已經確立了叁肆拾年,政權已經多次和平交接。但是韓國政壇兩大勢力保守派(右派)和自由派(左派)在政治爭斗中,沒有什麼妥協精神。
就是雙方誰掌握權力,就想用盡這個權力,不給對方留余地。這方面左派要更明顯壹點。
但是,不管什麼制度,在政治現實中,除了在大的原則上不要妥協之外,很多時候各方需要妥協,這樣找到共同利益,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才能保持壹定的穩定。
從幾拾年的歷史來看,韓國政壇缺乏這種精神。這實際上也是尹錫悅這次被“逼”得下令戒嚴的深層次原因。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12月3日晚至4日凌晨,事件的簡單經過是這樣的。
3日晚10:25左右,尹錫悅突然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為了應對反國家的勢力”(他稱韓國的安全和自由受到壹些“從北者”,即親朝鮮的人的威脅),他宣布戒嚴,禁止國會和壹切政黨活動,對其他很多民眾權利也有限制。

戒嚴令立即引起反對黨議員、壹些執政黨議員和首爾市民的反對。
在反對派議員要進入國會投票表決反對戒嚴,並和包圍國會的軍警對峙,首爾市民支持反對派議員。經過緊張博弈,反對派議員進入國會,投票通過決議反對戒嚴。
隨後,尹錫悅又召開緊急會議,在4日凌晨4點半宣布解除戒嚴。同時他要求反對黨不要濫用權力,導致國家癱瘓。
作為壹國總統,尹錫悅為什麼要上演這樣壹場鬧劇?
這當然是韓國政治內斗的結果。
具體情況是,今年4月份國會選舉中,反對黨(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獲得大勝。韓國國會壹共有300個議席,反對黨就獲得了170個,占絕對優勢。
這屆國會從9月1日開始。開始之後,反對黨就從各個方面制約尹錫悅的政府。
最近有兩件事,可以說是這次戒嚴的導火索。
第壹件是國會通過財政預算案。
反對黨占著在國會的絕對多數,不顧執政黨(尹錫悅的國民力量黨)和其他政黨的任何反對,單獨行動通過政府預算案。
反對黨以“使用不透明”為由,在預算案把韓國總統府很多經費都砍掉,包括總統的秘書室、國家安保室、監察院特別經費、警察特別費用等都都砍到零。
第贰,反對黨還在國會壹直要推動調查尹錫悅的夫人金建希,試圖通過調查最終彈劾尹錫悅,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反對黨認為監察院和壹批檢察廳長沒有履行職責,對這些人展開彈劾運動。
反對黨的這些行為,可能讓尹錫悅感到“逼人太甚”,導致政府無法運轉。所以就說反對派議員是“反國家勢力”,並動用極端手段,下令戒嚴。
這是這次鬧劇的原因和導火索。
那麼應該怎麼看待這個鬧劇?
首先,這個鬧劇僅僅持續了6個小時。
尹錫悅下令戒嚴的時候,不僅反對黨的議員反對,執政黨很多議員也表示反對,絕大部分市民也反對。國會最後還是進行了投票,反對這個戒嚴令。這壹切迫使尹錫悅撤銷戒嚴令。從這壹點上看,韓國的制度經受了考驗,民心向背也很清楚。
但是這出鬧劇不僅對尹錫悅的形象有影響,對韓國的國家形象也是個打擊。這個背後反映韓國政治中壹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缺乏妥協精神。
韓國目前政治制度已經確立了叁肆拾年,政權已經多次和平交接。但是韓國政壇兩大勢力保守派(右派)和自由派(左派)在政治爭斗中,沒有什麼妥協精神。
就是雙方誰掌握權力,就想用盡這個權力,不給對方留余地。這方面左派要更明顯壹點。
但是,不管什麼制度,在政治現實中,除了在大的原則上不要妥協之外,很多時候各方需要妥協,這樣找到共同利益,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才能保持壹定的穩定。
從幾拾年的歷史來看,韓國政壇缺乏這種精神。這實際上也是尹錫悅這次被“逼”得下令戒嚴的深層次原因。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