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消费降级进行时:超低利润席卷北京餐饮业
赖阳介绍,今年一些餐饮企业仍存在降价的可能性。整体看下来,企业降价幅度大约在15%。胡大饭店下调价格、全聚德取消包间费以及和府捞面降价都是市场上较为典型的案例。
汤俊章表示,在宏观经济波动的当下,用户的消费信心在下降。此时,大部分品牌会希望在客流上维持一定的稳定和增长。因此,汉堡王也主动作出了短时间调价的行为,即推出更大力度的促销活动。这在餐饮界是很普遍的现象,同行也都采用不同的调价形式。
北京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的同时,营收为492.1亿元,仅同比下降2.9%。
以茶饮为例,益禾堂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近期益禾堂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价格“内卷”战确实在新茶饮行业的表现较为显着,可以看到,以前某些品牌的客单价可能在20元—30元,但现在价格在不断下探,甚至打出9.9元的招牌。
普华永道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也显示,咖啡、茶饮赛道价格战不断升级,平均一杯饮品的活动单价从“9块9”“8块8”降至“6块6”“5块5”“4块9”。
各大平台企业也在为餐饮业的低价竞争推波助澜。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平台间的价格竞争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已经非常明显。平台价格战一开打,餐饮企业就被迫卷入。尽管平台会提供给餐饮企业一定的补贴,但餐厅自身也需要进行降价,以迎合市场趋势。
刘正表示,除了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街边小店,其他餐饮企业基本无法拒绝与平台的合作。餐饮企业只有通过在平台上投放流量或推出低折扣套餐引流,才能换来更多的线上和线下客流量,平台正在越来越大地影响餐饮企业的运营逻辑。
刘正表示,现在餐饮企业的营业额越来越多来自外卖平台,这是支撑餐企营业额的重要原因。但外卖的利润空间相比于堂食下降得非常厉害,外卖折扣价和外卖平台抽成会进一步蚕食餐企的利润。
价格战仍将持续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餐饮从业者和行业专家都给出了一致的判断:短期内价格战无法停止。
6月,中国烹饪协会就提出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并呼吁停止价格战,转向良性竞争。
益禾堂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新茶饮行业非常“热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头部品牌聚集。可能各品牌都会认为自己是笑到最后的人,所以都铆着劲想要比其他友商更突出一点。
益禾堂方面认为需要呼吁餐饮企业停止价格下降,尽管这样的呼吁不一定会在短期内收到成效。“餐饮行业出现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无疑是一种粗暴的价格竞争,而非质效竞争。”
刘正表示,价格战本质是一种商业行为,无法使用任何外力去干预。目前看,至少几年内仍然会保持这样的状态。消费者也会逐渐变得更理智,分析产品的折扣力度以及餐食的性价比。
但正如北京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北京餐饮业价格战风险已经显现。
7月8日,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对外透露:“2024年上半年报表出来了,数字很难看。价格在降,利润在降,旺季不旺、冬季难熬正在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前半年挣的钱到了冬天会亏个精光”。目前,南城香在北京拥有100余家直营门店。
上半年,多家上市头部餐企公布的业绩预告也显示企业处于亏损区间。如呷哺呷哺预计净亏损约2.6亿元至2.8亿元,奈雪的茶预计净亏损约4.2亿—4.9亿元,味千(中国)预计上半年亏损不超2000万元。同时麦当劳、茶百道、九毛九、海伦司等净利润也出现同比下滑。
赖阳预警,除了价格,餐饮企业竞争的本质还是品质。如果餐饮企业为了降低价格吸引客流量而牺牲品质,将对企业产生更多负面影响。当下,消费者追求的是在保证良好品质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价格。
告别小店?
即使竞争加剧,更多新店还在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新注册餐饮企业数4841家,相比2022、2023年同期分别上涨33.2%、-15.7%。但此前多项研究报告显示,餐饮业是一项“九死一生”的生意,餐厅平均生命周期通常被认为只有18个月。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