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休三"却减薪 中国企业降本增效新招?
中国企业祭不裁员“降本增效”新招? https://t.co/ZY9tQrs7O0—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August 22, 2024
《北京日报》8月19日发布官方微博的调查“你接受上四休三收入降1/5吗”,26.2万名受访者中,17.9万人选择接受。看似顺应欧美新潮流的“四天工作制”,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中国企业的实施方案却暗藏“减薪”关键差异,但青年面对高度“内卷”的就业环境下,态度呈现两极。经济学者指出“上四休三”恐怕是北京政府禁止裁员,避免冲击失业率,企业降本增效的因应策略。
中国社媒微博上,一篇“公司要上四休三降薪1000,有必要待下去吗?”的发文在8月19日登热搜榜首,短短两天达到1.5亿阅读量。内容是一名担任内容运营的上班族被通知,因公司效益不好,工时改上四休三并降薪1000人民币,月收入仅剩6000元(约840美元)的他对职涯感到忧心。
尽管网络投票逾68%的网民接受收入减少的四天工作制,但是也有许多正经历此“新制”的上班族纷纷在网络上分享此“困境”。
微博用户「pikapi56」说:“不仅上四休三还重新签劳动合同,工作地全国可以随时变换,哪天倒闭了不解散,给原来公司调到外省,很多骚操作。”。
另一名昵称“时集aaaaaa”的网民更进一步表示自己的状况则是上三天、休四天、又降薪。他还说:“休假临时有事叫我过去半天一天没一分补贴,私企就是有今天没明天,指望恢复、等业绩好不可能,只会越来越差。”
中国四天工作制是资方节省成本
自中国外派自新加坡的跨国企业人资总监颜小姐分析,四天工作制与社会发展程度高度相关,在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员工角度出发,希望保有弹性工时照顾家庭,像是联合利华等部分企业已经实行上四休三,但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则较少见。
颜小姐指出中国企业实行四天工作制,出发点是资方层面要节省成本,企业较少从劳方层面出发,以员工需求为本的思维需要非常成熟的社会环境,认可工作生活平衡,少劳动且不影响福祉和收入,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不可能达到。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东亚国家多是劳动力过剩,劳工也倾向努力工作、目标驱动、高度竞争。
颜小姐对美国之音说:“劳动力过剩的地方,雇主的议价能力会更强,如果你(劳工)不愿意做这样的一份工作、以我(雇主)的形式去工作,那你可以走,我有大把的劳动力可以去实践这个需求,并且这个社会整个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的这种程度也没有澳大利亚那么高。”
颜小姐表示企业降本增效通常会先冻结招聘,或者重新组织架构,削减非必要工种,但若出现“减薪并减少工时”的第三类情况,通常是中小企业为了应对长期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做的选择。
更精准来说,由于雇主不确定经济萧条会持续多久,因而先采用降薪减工时,以保有企业运营的可调整性和韧性。颜小姐指出,若直接裁员,尔后业务体量增长再重新聘雇的成本更高,且中国的劳动法保护劳工,公司裁员需支付劳工经济补偿。
而在杭州新创公司任职的何先生也指出中小型公司运营本就困难,“无薪假”或减薪很普遍,就像公司也曾因商业模式没落地,或新产品研发时间过长、成本过高、投资人等不及等因素,面临新一轮融资不成,公司跟员工签降薪协议,管理职半薪,若不接受则接受补偿辞退。
单休加班拼命“卷”VS.三休减薪躺平
事实上,中国社科院早在2018年发布《休闲绿皮书》建议2030年实行“做四休三” (每周工作36小时)工作制,但在加班成文化的中国,对民众而言实属奢求,而现在企业将“减薪”巧妙地包装在四天工作制中,引发更大反弹。
超话博主张胜军在微博发文反对“效益不好就把多余的人裁掉,剩下的人满负荷工作,工资不要降,通过降薪多休的方式,搞到最后就会一盘散沙。”;
教育博主耿向顺指出“上四休三根本落实不了,反而因为公司效益不好,公司的考勤会更严,成本控制会更严,老板揽来的业务会更多,员工的工作量更大,工资会更低,福利会更少,工作会更累,加班会更狠。”
然而,社媒反应对此议题呈现极化,甚至有网民以“神仙公司”形容上四休三工作制,副业搞起来肯定可以弥补被公司减薪的幅度。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四休三”却减薪,《北京日报》8月19日发布官方微博的调查“你接受上四休三收入降1/5吗”,26.2万名受访者中,17.9万人选择接受。看似顺应欧美新潮流的“四天工作制”,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中国企业的实施方案却暗藏“减薪”关键差异,但青年面对高度“内卷”的就业环境下,态度呈现两极。经济学者指出“上四休三”恐怕是北京政府禁止裁员,避免冲击失业率,企业降本增效的因应策略。
中国社媒微博上,一篇“公司要上四休三降薪1000,有必要待下去吗?”的发文在8月19日登热搜榜首,短短两天达到1.5亿阅读量。内容是一名担任内容运营的上班族被通知,因公司效益不好,工时改上四休三并降薪1000人民币,月收入仅剩6000元(约840美元)的他对职涯感到忧心。
尽管网络投票逾68%的网民接受收入减少的四天工作制,但是也有许多正经历此“新制”的上班族纷纷在网络上分享此“困境”。
微博用户「pikapi56」说:“不仅上四休三还重新签劳动合同,工作地全国可以随时变换,哪天倒闭了不解散,给原来公司调到外省,很多骚操作。”。
另一名昵称“时集aaaaaa”的网民更进一步表示自己的状况则是上三天、休四天、又降薪。他还说:“休假临时有事叫我过去半天一天没一分补贴,私企就是有今天没明天,指望恢复、等业绩好不可能,只会越来越差。”
中国四天工作制是资方节省成本
自中国外派自新加坡的跨国企业人资总监颜小姐分析,四天工作制与社会发展程度高度相关,在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员工角度出发,希望保有弹性工时照顾家庭,像是联合利华等部分企业已经实行上四休三,但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则较少见。
颜小姐指出中国企业实行四天工作制,出发点是资方层面要节省成本,企业较少从劳方层面出发,以员工需求为本的思维需要非常成熟的社会环境,认可工作生活平衡,少劳动且不影响福祉和收入,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不可能达到。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东亚国家多是劳动力过剩,劳工也倾向努力工作、目标驱动、高度竞争。
颜小姐对美国之音说:“劳动力过剩的地方,雇主的议价能力会更强,如果你(劳工)不愿意做这样的一份工作、以我(雇主)的形式去工作,那你可以走,我有大把的劳动力可以去实践这个需求,并且这个社会整个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的这种程度也没有澳大利亚那么高。”
颜小姐表示企业降本增效通常会先冻结招聘,或者重新组织架构,削减非必要工种,但若出现“减薪并减少工时”的第三类情况,通常是中小企业为了应对长期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做的选择。
更精准来说,由于雇主不确定经济萧条会持续多久,因而先采用降薪减工时,以保有企业运营的可调整性和韧性。颜小姐指出,若直接裁员,尔后业务体量增长再重新聘雇的成本更高,且中国的劳动法保护劳工,公司裁员需支付劳工经济补偿。
而在杭州新创公司任职的何先生也指出中小型公司运营本就困难,“无薪假”或减薪很普遍,就像公司也曾因商业模式没落地,或新产品研发时间过长、成本过高、投资人等不及等因素,面临新一轮融资不成,公司跟员工签降薪协议,管理职半薪,若不接受则接受补偿辞退。
单休加班拼命“卷”VS.三休减薪躺平
事实上,中国社科院早在2018年发布《休闲绿皮书》建议2030年实行“做四休三” (每周工作36小时)工作制,但在加班成文化的中国,对民众而言实属奢求,而现在企业将“减薪”巧妙地包装在四天工作制中,引发更大反弹。
超话博主张胜军在微博发文反对“效益不好就把多余的人裁掉,剩下的人满负荷工作,工资不要降,通过降薪多休的方式,搞到最后就会一盘散沙。”;
教育博主耿向顺指出“上四休三根本落实不了,反而因为公司效益不好,公司的考勤会更严,成本控制会更严,老板揽来的业务会更多,员工的工作量更大,工资会更低,福利会更少,工作会更累,加班会更狠。”
然而,社媒反应对此议题呈现极化,甚至有网民以“神仙公司”形容上四休三工作制,副业搞起来肯定可以弥补被公司减薪的幅度。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