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中国出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以“新格局下中国开放的新特征、新趋势”为题分享。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显着降低了进口关税。

2010年,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为26%、27%,而到了2015年,已降至15%,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到2023年,关税进一步降低,大约降至6%左右。

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进口关税将降至5%以下。

发达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大约为5%,中国也将降至这一水平。

降低进口关税旨在鼓励国际市场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世界各地优秀产品的成果。



在投资政策方面,中国过去几十年主要集中于引进外资。

当前的投资政策,既鼓励外资进入中国,也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从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每年的海外投资额超过1100亿美元,累计投资额接近6000亿美元。同时,这五年内,中国平均每年引进的外资约为1600亿美元,总计引进外资达到8000亿美元。

总的来说,有进有出。相比之下,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里,中国的海外投资总额未超过5000亿美元,而现在五年的时间内就超过了这一数额。这一变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与世界发展融合的战略方针紧密相关。

在内循环中国大市场的吸引下,加上中国更高水平、更高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动下,中国这十来年,对外开放的经济趋势是令人兴奋的。

其成果和效果远超过去几十年。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全世界的出口结构。

第二,是这个国家制造业制造产品的方式对全世界的影响。

第三,国家的开放度也体现在,是不是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投资。

这个资本投资不仅是炒外汇、炒股票的汇率上的这种热钱的投资,更重要是体现在FDI——外商工商企业的直接投资。因为工商企业投资会带来资本、技术、产业链、装备和市场。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一个国家的开放度的经济成果,最重要的就看这三件事。

最近十年,中国的出口产品发生了基础性、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


2010年,中国的进出口是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约1.5万亿美元,在当时有7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和轻工产品。其中,有20%多是机电产品、电子类产品。

而到了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6.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3万亿美元。不仅在出口量上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更关键的是结构。

在这3.3万亿美元中,90%的产品是机电产品、电子产品,也就是近3万亿美元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从70%多降至10%。

如果从轻纺来说,你会觉得中国的轻纺萧条了。

但仔细想想,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就是六七十年代欧洲把它甩给了日本韩国吗?不就是七八十年代,日本、韩国又把它甩给了中国吗?

那么现在,中国把这一块甩给了东南亚印度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

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比10年前要上升一倍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是很正常的。同时,东南亚的许多外资企业,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转移过去的。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