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日的经验看中国的商场:消失的独角兽
日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包括政府担保,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们渐渐明白,日本人丧失创业精神, 和支持措施和资金也没多大关系,而是心真的累了。
在日本,创业有一条令人闻风丧胆的定律:
5-50定律。
意思是说,大约50%新注册的商业公司,将在五年内注销或并购。
就算是创业者迈出了第一步,投资人的问题也足以让他们窒息。过去有过什么样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拿到资金。
资本在用脚投票。在日本资本圈,司空见惯的情节是,创业公司只要挺到上市,马上就会有股东套现跑路。
日经杂志在去年还做了调查,说国外的VC几乎不投资日本的初创企业。他们宁愿把鸡蛋放在中美的篮子里。
日本人成了世界上最害怕创业失败的人群之一。整个国家的创业活跃度,排到了世界倒数第五。
年轻人的偶像不再是企业家,变成了一郎或大谷翔平这样的运动员。除了广冈浅子和涩泽荣一这样的老古董,日本电视剧里几乎没有关于企业家的题材。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也变成了:
公务员。
3
上周,领导在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座谈会上,出现了风险投资行业的代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的董事长。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听了创新与投资的发言后,领导追问:
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过去的2023年,中国新增了15家独角兽,仅仅是2018年的十分之一。横向对比,美国新增了179家独角兽,全球新增了500多家。
类似的问题,其实日本人也问过。企业家食草化的现象出现后,很多经济学家做了反思。他们得出了一个比较《意林》的结论。
他们发现,美国人会把企业家精神放进课本,创业从娃娃抓起;而日本的教科书教的却是,如何成为合格的消费者。
美国第一次把企业家精神当作课程,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熊彼特的哈佛教授创办的。50年后,已经有20万美国学生接受了理论的熏陶。在熊彼特的眼里:
只有企业家,才能重振经济。
他们的创造性毁灭,足以破繁荣、衰退的周期,带动市场经济走向新一轮的复苏和繁荣。
2000年2月,成立不过1年的PayPal,注册用户从十万到百万,打破了硅谷的记录。
2个月后,马斯克的X.com想合并PayPal。他开着100万刀的迈凯轮F1去找投资人,路上向副驾同伴炫耀加速性能,结果却撞上马路牙子。迈凯轮也报废了。
犹如这辆迈凯伦一样,硅谷接下来命运也骤转。当月,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顶峰,微软被判垄断,股市再而衰,三而竭,一泻千里。互联网泡沫破灭了。
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流入人口很快负增长,每幢大楼都冷冷清清,员工的失业率也飙升到了11%。到了2001年5月,整个硅谷只剩下两家公司还在招聘:
谷歌和PayPal。
但泡沫过后,美国走出了和日本完全不一样的曲线。
很多年后,有哈佛商学院专家写论文,专门研究大衰退中的企业。
4700家上市公司当中,有17%破产消失,剩下的仍铆足着劲。而效益利润最好的公司,大都一个共同特点——稳中,求进。
衰退后的三年,一味降本的公司,利润平均只增长了6亿美元;而稳中有进的公司,平均利润增长达到了66亿美元。
同样是办公用品零售商,Office Depot选择裁员,Staples则末位淘汰了一些工厂,同时为新业务大批招人。
结果Staples的利润比同行高出了三成。
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零售百货Target,在2000年那会,不仅扩张门店、和亚马逊合作,还创立了B2B电商平台。一通操作下来,利润率比泡沫破灭前还要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要知道,人们渐渐明白,日本人丧失创业精神, 和支持措施和资金也没多大关系,而是心真的累了。
在日本,创业有一条令人闻风丧胆的定律:
5-50定律。
意思是说,大约50%新注册的商业公司,将在五年内注销或并购。
就算是创业者迈出了第一步,投资人的问题也足以让他们窒息。过去有过什么样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拿到资金。
资本在用脚投票。在日本资本圈,司空见惯的情节是,创业公司只要挺到上市,马上就会有股东套现跑路。
日经杂志在去年还做了调查,说国外的VC几乎不投资日本的初创企业。他们宁愿把鸡蛋放在中美的篮子里。
日本人成了世界上最害怕创业失败的人群之一。整个国家的创业活跃度,排到了世界倒数第五。
年轻人的偶像不再是企业家,变成了一郎或大谷翔平这样的运动员。除了广冈浅子和涩泽荣一这样的老古董,日本电视剧里几乎没有关于企业家的题材。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也变成了:
公务员。
3
上周,领导在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座谈会上,出现了风险投资行业的代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的董事长。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听了创新与投资的发言后,领导追问:
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过去的2023年,中国新增了15家独角兽,仅仅是2018年的十分之一。横向对比,美国新增了179家独角兽,全球新增了500多家。
类似的问题,其实日本人也问过。企业家食草化的现象出现后,很多经济学家做了反思。他们得出了一个比较《意林》的结论。
他们发现,美国人会把企业家精神放进课本,创业从娃娃抓起;而日本的教科书教的却是,如何成为合格的消费者。
美国第一次把企业家精神当作课程,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熊彼特的哈佛教授创办的。50年后,已经有20万美国学生接受了理论的熏陶。在熊彼特的眼里:
只有企业家,才能重振经济。
他们的创造性毁灭,足以破繁荣、衰退的周期,带动市场经济走向新一轮的复苏和繁荣。
2000年2月,成立不过1年的PayPal,注册用户从十万到百万,打破了硅谷的记录。
2个月后,马斯克的X.com想合并PayPal。他开着100万刀的迈凯轮F1去找投资人,路上向副驾同伴炫耀加速性能,结果却撞上马路牙子。迈凯轮也报废了。
犹如这辆迈凯伦一样,硅谷接下来命运也骤转。当月,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顶峰,微软被判垄断,股市再而衰,三而竭,一泻千里。互联网泡沫破灭了。
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流入人口很快负增长,每幢大楼都冷冷清清,员工的失业率也飙升到了11%。到了2001年5月,整个硅谷只剩下两家公司还在招聘:
谷歌和PayPal。
但泡沫过后,美国走出了和日本完全不一样的曲线。
很多年后,有哈佛商学院专家写论文,专门研究大衰退中的企业。
4700家上市公司当中,有17%破产消失,剩下的仍铆足着劲。而效益利润最好的公司,大都一个共同特点——稳中,求进。
衰退后的三年,一味降本的公司,利润平均只增长了6亿美元;而稳中有进的公司,平均利润增长达到了66亿美元。
同样是办公用品零售商,Office Depot选择裁员,Staples则末位淘汰了一些工厂,同时为新业务大批招人。
结果Staples的利润比同行高出了三成。
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零售百货Target,在2000年那会,不仅扩张门店、和亚马逊合作,还创立了B2B电商平台。一通操作下来,利润率比泡沫破灭前还要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