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小說夾帶太多私貨 意難平

  莊諧雜出的描寫,寓言色彩濃厚


  作為成書於明代的小說,據說《西游記》是在當時已有的雜劇、話本等基礎上創作出來的,作者有可能不止壹個。再加上,在這之前已有《西游記平話》,還有無法分辨出現先後順序的兩個版本的“西游記”,《唐僧西游記》和《唐叁藏西游釋厄傳》。這些都為解釋《西游記》這本書的主題造成不少影響。

  

  《西游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不止是今天我們口中的“肆大名著”之壹而已。不過,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褒貶不壹。比如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就對《西游記》評價不高,他無非是從文學的角評價小說故事情節無連貫性,前後無相接。之後,還有很多關於《西游記》小說主題的意見,有認為是宗教主題(如弘揚佛法),還有認為是反映了老百姓反抗權貴的主題。

  其中,我覺得明代人把小說看作“寓言故事”的看法比較有說服力。在《西游記》出現之前,當時流行的通俗小說是以《叁國演義》為代表的歷史演義小說,故事題材均來源於真實人物。《西游記》的出現,並不符合人們當時的審美。就是在這樣壹種前提下,人們把故事理解為是對現實或者精神世界的某種隱喻很正常。

  那時候流行的宋明“心性之學”就成為了所謂“寓言”背後的理論依據。由於儒釋道之中也有“心性”的說法,所以看起來這個說法也貼合小說裡暗含宗教意味的部分。再聯想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也算是“改邪歸正”,最終修煉成佛,這體現的也是心性的改變。

  

  從語言特色來看,《西游記》也有寓言故事的色彩。最早為《西游記》作序的陳元之在《西游記序》裡寫道:


  “彼以為濁世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謔笑虐以恣肆。笑謔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類以明意。於是其言始參差而俶詭可觀,謬悠荒唐,無端崖涘,而藤M暈⒅校凶髡咧模潦樂狻7蠆豢擅灰病!

  另外,如果是寓言故事,必然也存在對應的現實。如此壹來,故事裡那些讓人“不適”的設定,也能解釋通了。很多時候觸犯了天條或者得罪了神仙都是“原罪”。比如,沙僧當年只是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就被認定為觸犯天條,從而被貶出天界。白龍馬則是因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貶下凡贖罪。

  小時候看起來並沒有覺得不妥,在小說裡,這種懲罰很多時候又被視為是怠慢佛法的代價。只是小說裡也曾通過悟空的口,似乎傳達出其他的意思。

  在烏雞國的那壹回,國王被害死後,困在井底叁年冤魂不散,還被獅子精代替他,霸占了整個江山。悟空得知獅子精是菩薩的坐騎後,問她為什麼不收服它,菩薩竟然說這個妖精是受旨而來。菩薩還進壹步解釋道: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