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律的孩子就一定成才?错了

  


  作者简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律成为了时下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从村上春树坚持每天跑步、写作,到演员张钧甯参加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依旧早起冥想、跑步,他们开了挂的人生处处都闪现着自律的影子。

  

  张钧甯的自律让人羡慕,大家都觉得开了挂的人生靠自律就可以实现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来,于是,看着孩子写作业、逼着孩子上兴趣班,父母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与金钱,但是我们都希望孩子最终可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而我们也就可以坐享"胜利果实"了。

  可是,自律真的那么有效吗?让孩子变得自律,就可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难题吗?自律真的是最好的促进孩子成长的方式吗?其实未必。

  哈佛幸福课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与其依赖自律,不如依赖习惯。

  

  习惯比自律更重要

  01 自律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着名心理学家Roy Baumeister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召集了两组人,让他们分别坐在两个房间内,之后在他们身边放上刚刚烤好的巧克力脆饼和甜菜根。之后,主试告诉大家在房间里等一会儿,并且告诉大家,这些食物是为下一场实验准备的,千万不能吃。

  十分钟之后,主试带着这些被试去参加一个非常困难的测试,这个测试的困难程度几乎谁有人可以坚持到最后。不过,主试关注的并不是被试能否完成实验,而是他们要经历多长时间,之后才会选择放弃。

  

  自律是有限的,这一次用完,下一次就会变少

  实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巧克力脆饼组坚持的时间远远小于甜菜根组坚持的时间。相比较于甜菜根,巧克力更加诱人,所以巧克力组想要控制自己想吃的欲望,就需要动用更多的自律,所以等到再去参加后面的测试的时候,他们就很难再坚持很长时间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的自律是有限的。当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会自律的时候,虽然自律可以帮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当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需要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很容易会因为自律已经耗尽了,导致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之后的行为。

  

  想要依靠自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

  因此,自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那些学霸常年坚持早起,早上背英语背课文,是怎么做到的呢?没有自律,孩子怎么可能实现呢?

  其实,学霸们靠的是习惯,而不是自律。02 相较于自律,养成习惯更能带动孩子不断前行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把成功的习惯,变为我们每天吃饭喝水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并不是一句鸡汤,而是真的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就像是那些坚持学习的学霸,每天早起、背单词对他们而言,都像是起床刷牙洗脸一样,他们已经完全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不再需要去调动、消耗自己的意志力与自控力,所以,坚持下去,对他们来说,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习惯会比自律更好,因为它会让孩子不那么痛苦

  既然如此,与其让孩子依赖自律,倒不如让习惯带着孩子往前走。查尔斯·杜希格曾经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写道:"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可是,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习惯呢?

  

  想要养成习惯,绝对不是21天就可以的,它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网上一直都流传着,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21天就可以了,实际上,养成习惯并没有这么简单。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一般来说,一个人想要养成习惯至少需要66天的时间,而有些习惯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养成习惯的确不容易,就像是很多成年人都曾尝试过减肥,控制饮食、坚持锻炼,但是真正坚持下去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哪怕已经坚持一年两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03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习惯呢?

  很多父母对于培养习惯的事情并不是很在意,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总觉得孩子还不懂事儿,等上了学,自己也就有好习惯了。其实未必,想要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首先,养成习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动力。

  养成习惯不仅不容易,很多时候当事人还会感觉到很痛苦,毕竟如果可以天天打游戏睡懒觉,没有人喜欢学习、刷题。所以,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需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养成习惯,要让孩子自己找到做某件事情的动力。

  很多父母喜欢强迫孩子,比如父母觉得学钢琴好,就让孩子天天练琴;父母觉得学英语好,就逼着孩子背单词听音频。也许练琴、学英语对孩子的未来是真的好,但是,如果孩子不认可,那么意义就不大。

  孩子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还会因为觉得自己是为父母在学习而感到叛逆和抵触,长此以往,孩子痛苦不说,随时都会有放弃的可能。

  

  找不到动力,孩子随时都会有可能放弃

  所以,想要让孩子养成习惯,父母就要让孩子自己找到养成习惯的动力,比如,学习好英语,孩子就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练习弹琴,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气质更优雅,还会因此结识更多的朋友。

  当孩子觉得这件事情真的好的时候,他能从中找到动力,孩子自然就会坚持下去,而这也时父母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帮助孩子在行为与目标之间建立联系,促使行为的长久发生。

  将某一个行为变成吃饭喝水那样,成为自动化的行为,这才是父母培养孩子养成习惯的最终目的啊。所以,仅仅是督促孩子去做还不够,还要让孩子在目标与行动之间建立联系,等到之间的联系变成自动化的,那么孩子的行为也就养成了。


  

  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个明确的指令,这样孩子行动起来才不会迟疑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去引导孩子。以孩子养成放学后就回家写作业的习惯为例,孩子一般都缺少时间观念,所以,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放学回到家,就应该马上写作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发生,而不是说五点写或是流点写,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自觉行为。

  在这里,父母要注意一下,不要一开始就将行为定的难度过高,这样孩子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永远也完不成,之后就自动放弃了。

  父母可以将任务分解,比如,孩子先写完数学作业,再去写语文作业,之间孩子可以休息一下,或者玩下游戏都可以,让孩子能感受到快乐,还能感受到父母的肯定,不要让孩子负担过重,导致行为失败。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解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接近最终目标

  最后,父母既要做到有耐心,也要学会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不自觉就复制父母的行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在吻别了妻儿后, 又径直向酒馆走去。

  还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是自己不满 8 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兴奋地说:" 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呢! "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他心想:" 我要到酒馆喝酒, 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 从那天起, 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坏习惯, 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

  所以,如果父母做事情都很难坚持,那么想要孩子养成习惯,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习惯才会真的决定孩子的命运。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自我成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我的头条号是陆北老师,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十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私信联系哦~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已经有 16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2 游客 [仁.曰.朝.大] 2019-06-17 23:23
    珍爱小孩,远离小留。
    评论1 游客 [仁.何.周.七] 2019-06-17 23:15
    但不自律的更加无成就象小留一样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