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老了就怕死 你是怎麼看

  老了會是什麼樣子?雖然壹些有趣的軟件可以通過算法幫我們擬合出未來幾拾年的容顏,可是,變老是壹個並不那麼有趣的過程。


  前段時間有壹部豆瓣評分9.0的韓劇《耀眼》,講述了壹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故事。劇集的上半段講述了25歲的女主角惠子為救回父親轉動了“能時光倒流”的手表,自己卻因此壹夜間變老,變成了壹位65歲的老婦人。她從最初的拒絕,反復撥弄手表,企圖自殺被救,再到最後的不得不接受,整個歷程正是我們每個人對變老的掙扎。

  當衰老驟然降臨,很多年輕時無法體會,甚至覺得好笑的行為,也都在壹瞬間被感知到了。

  體力在消逝,身體變得大不如前。

  那些年輕時輕而易舉的事情,也變得不那麼得心應手了。

  變老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感知著身心機能的日漸流逝,恐懼著生命終點的到來。

  

  他們面對的是人生最殘忍的事情

  中午在飯店吃飯,鄰桌是壹群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在談到未來時,其中壹人說:“我真的很難想象人到中年,胖出壹個大大的啤酒肚,會是什麼樣子!”聽到這話,我們這桌的幾位中年大叔不自覺地挺胸吸腹,端正了坐姿,壹時忘了剛才還在熱烈地抨擊著的“廣場舞擾民”的話題。

  我們總是在“伍拾步笑百步”。

  年輕的時候,以為中年已是遙不可及,未來總在將來;待到老時,百步之後再無將來。

  年輕人自以為不畏死,那是因為自以為死亡離得很遠;

  “人老了就怕死”,那是因為身體以及周遭的環境,無壹不在提醒著他們,死亡已經並不遙遠。壹、身體日漸衰老

  無論醫學在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有多麼大的突破,生理的衰老依舊是無法避免的。

  從叁拾歲開始,我們的心髒泵血功能逐年下降 ;

  肆拾歲左右,肌肉的力量開始走下坡路,骨密度以每年 1% 的速度流失;

  到了八拾歲時,我們會丟失將近25% -50% 的肌肉;

  同樣,大腦的處理速度從肆拾歲左右開始降低,到八拾伍歲40% 的人都可能患上老年癡呆。

  支部曾經和壹位八拾多歲的獨居老人結對,最初的幾年我們去看望她時,她壹直說自己壹切都好,社區也幫她請了鍾點工,每天吃得下睡得香,有時還下樓去散步;但到了這幾年,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爬不動樓梯了,吃得也少了,經常會被渾身各種疼痛折磨得寢食難安。她開始壹遍遍的告訴我們她的遺囑在哪裡,她的物品要如何安置,她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們不要哄我開心,我知道我快要走了。走之前我必須把這些事都安排好,只有這樣才能安心啊。”

  這就是老人的生理現實,衰老正以不可逆的速度蠶食著生命的能量,逼迫著老年人用日漸無力的軀體去面對最殘忍的課題。

  

  贰、親友逐漸離去

  網絡中經常會因為“過勞猝死”的新聞而引發熱議,這正是因為同齡人的驟然離去,激起了我們自身對死亡的恐懼。

  眼看著身邊的親友壹個個離去,感同身受著他們被病魔折磨的痛苦,老年人必然會產生恐懼與焦慮心理。也因此,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保健品趁虛而入的機會。

  中年人健身泡枸杞,老年人跳廣場舞、聽保健講座,都壹樣是希望生命可以延續得長壹些,再長壹些,離死亡遠壹點,再遠壹點。

  死亡是終極的喪失

  軀體的衰老、周圍的親友的離去,老人真切地感知著喪失的迫近,會更明顯的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這是因為:

  首先,死亡會使我們與深愛的人分離,而這樣永久性的喪失,必定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

  其次,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盡頭,所有的遺憾都將不復實現,所有的美好也都將煙消雲散。

  再次,當我們親眼目睹身邊的人飽受折磨,更會害怕自己日漸老去的軀體也將遭受如此的痛苦,害怕情感上的孤獨與寂寞。

  “死的時候,就我壹個人了吧?”日本NHK電台的紀實著作《無緣社會》中壹位獨居的老婦人的話,透露出了無可奈何的悲涼與無力。

  

  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提出過“死亡經歷伍階段”理論,即人們在面對死亡時必然會經歷以下的轉變過程:

  第壹階段:

  否認。當知道自己離死亡漸近時,所有人的第壹反應都是難以接受,會告訴自己那不是真的,會感到恐懼;

  第贰階段:

  憤怒。當知道自己求生的願望無法實現時,會覺得命運不公,內心的不甘轉化成了怨氣,憤怒不已;

  第叁階段:

  爭取。與時間討價還價,希望找到各種方法推遲死亡的到來,或是告訴自己還要活著去實現壹個個未了的心願;

  第肆階段:

  抑郁。當各種努力之後,意識自己到正在壹步步走向死亡,就會產生極度悲傷和抑郁的情緒;

  第伍階段:


  接受。這是最終的無奈,也是與時間抗爭後不得不接受的寧靜。

  雖然,後來的很多研究表明,許多人在面對死亡的過程中都跳過了壹個或多個階段,或是順序顛倒。但是,在日漸走向終點的人生之路上,這種內心的恐懼、不甘、以及悲哀,是每個人都將會體驗到的情感,無壹幸免。

  接受自己老去,對於每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因為,老去,意味著離去。離去,意味著最終的喪失。

  

  緩解恐懼的方法唯有陪伴

  記得我第壹次去養老院參加志願者活動之前,公益團隊的負責人發給我們人手壹冊關於老年人心理慰藉的指南,裡面有壹章講述的是“死亡教育”的話題。說到底就是教育老人要直面死亡,接納生命的終結之無奈。

  可是,到了養老院,在與幾位老人的聊天過程中,我反而受教頗多。他們是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的長者,根本不需要我們去傳授教育什麼,相反,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傾聽與陪伴。

  關於死亡,他們比我們懂得多,即使有恐懼,他們也比我們更了解恐懼所意味的是什麼。在聊天中,他們有的人會回顧自己曾經的輝煌,還有壹些荒唐的小惡;有的人會告訴我們他們壹生的信仰和堅持;有的人會講述身體的各種不舒服,但同時還不忘提醒我們去看看隔壁床那個不能動的病人。

  每次去,我們都會對老人們說:“你慢慢會好起來的。”老人們明知道這只是安慰,卻依舊暖心的對我們道謝,我記得有壹位做過廠長的爺爺還喜歡大聲回答我們:“壹定會好起來的!”有時候,真的說不清楚到底是誰在安慰誰,是誰在關懷誰。

  

  死亡是任誰也躲不過的宿命。

  有句老話叫做“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沒有人在老去的時候,不眷念生命的美好,不懼怕生命的消逝。

  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好好的陪伴著他們,趁他們還在的時候好好珍惜,讓他們在經歷衰老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不那麼孤獨。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贰級心理咨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咨詢師

  咨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