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起跑線》你如何向孩子解釋貧窮?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壹個新興的中產家庭因為孩子擇校而經歷的壹系列的故事,影片詼諧而幽默的背後,實際上也藏了諸多心酸和無奈。


  看完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男女主人公在面對學校面試的時候,校方提出來的這樣壹個問題:你如何向你的孩子,解釋貧窮?

  我想,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其實藏在電影之中。

  01

  忽略孩子的感受,是父母最常做的事

  

  主人公夫婦拉吉和米圖是印度月光集市上開時裝類店鋪的商人,在當地算是小有名氣的土豪,有豪宅,開豪車,有保姆,算是典型的新興中產階層。

  他們有壹個女兒皮婭,剛剛到了要上學的年紀。不過皮婭在熒幕上的出場,還是充滿了戲劇的詼諧感:穿得裡叁層外叁層,還被戴上了安全帽,被套上了護膝。

  如果劇情沒有進行下去,你會以為,這個小姑娘可能要被父母帶去戶外徒步,然而真相是:她其實只是要去游樂場玩個滑梯。

  

  小女孩兒在熒幕上僅有的幾句台詞裡,在這個畫面中迎來了第壹句:“媽媽,我這樣就動了不了”,可是母親米圖不為所動,堅持讓壹個去玩滑梯的小朋友全副武裝起來。

  除了感受到幽默,你會不會也覺得這個畫面很熟悉?它會不會很像我們的日常?我們經常跟自己的孩子說:“你要這樣這樣、你不能那樣那樣”,但是我們幾乎不會停下來問問孩子:“你想怎麼樣?”

  心理學認為,壹個孩子在叁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有清晰的自我意識了,也就是說,TA已經開始知道“我”和“你”的區別,而這個階段,是壹個人自尊的最重要的養成階段。


  在很多外國電影中,細心的觀眾可能會注意到,很多家長都是蹲下來和孩子進行溝通的,而這個蹲下的動作本身,就在傳遞壹種信息:我和你是平等的,我尊重你。

  孩子通過父母這樣的溝通方式,會獲取“我是好的,我是值得被尊重”的自我認知,這種自我認知也會伴隨TA長大,在將來的各種人際關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但是,讓我們再回到電影中,來想想那個穿著護膝、帶著安全帽的小女孩,她會是什麼感受?

  她通過母親對自己的反饋,會覺得:“我的意見不重要,我必須要聽從母親的安排”,隨著母親對她意見的忽略逐漸增多,皮婭也必然會慢慢不再闡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壹個不能夠維護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又怎麼可能活得幸福快樂?

  米圖之所以會忽略皮婭的感受,表面是“為了她更安全”,本質上卻是緩解自己內在世界的焦慮,她不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而這份不相信,也會通過潛意識傳遞給皮婭。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4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心理學家曝:小孩8歲起不信聖誕老人 嬰兒床蚊帳藏致命危險 示警3大風險
    Sylvan課程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加國爸媽帶4娃全球旅行 感動世界
    父母關系是否致兒童產生社交焦慮 低情商的孩子從小就能壹眼看出
    媽媽像公主 女兒懟:老師沒要造謠  (1條評論)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不用才害他
    孩子過早寄宿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2條評論) 小學生梁山好漢式競選班長演講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