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的孩子卻越來越“富贰代”

  圖片來自網絡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系。

  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幹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館打工。這就是很多窮人家“富贰代”的由來,而與此同時新中產的孩子們都在幹嘛呢。

  為將孩子送出去,新中產操碎心

  在下壹代的教育上,新中產們普遍表現得很焦慮。

  “因為我們自己是高考過來的,所以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在孩子大班的時候,就帶他去看了很多學校,最後決定去上國際學校,想讓他以後出去(留學/移民)。可能大部分(新中產)家庭都是這樣考慮的。”80後的宋宋說。

  

  圖片來自網絡

  另壹位在上海的媽媽透露,現在的生活基本都圍著孩子轉,希望她能全面發展,多學壹點。上完幼兒園回來,晚上學英語、搭積木,周末上芭蕾課、打橄欖球。她很無奈,但不得不承認,“確實整個階層都比較焦慮,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富裕和貧窮家庭在所享有的教育機會上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並非只停留在核心課程的層面上,更多的是教育觀的不同造就的,而新中產或將成為最開明父母。

  在親子關系上,費孝通曾對中西之間的差別做出經典的比較:西方是“接力模式”,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代代相傳,類似接力賽跑,但下壹代沒有贍養上壹代的義務;而中國是“反饋模式”,在這個接力過程中,下壹代還要承擔對上壹代的贍養義務。

  兩者的差別,在於贍養義務上,這其實並不是壹項文化性的差別,而是社會性和經濟性的結果。中國父母,素來“控制”子女人生和要求子女反饋的傳統,可能會中斷於新中產。


  他們的想法是:

  我們可能是中國第壹批真正不求回報的父母。

  總體上,我對孩子是挺嚴格的,小時候嚴格壹點,是因為長大可以多壹點選擇。我對他沒有具體的期望,就希望他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把它做好,然後好好生活,過得開心。反正等我老的時候,也不需要他來養我,他把自己管好就行了。

  環境差異,造就不同的果實

  從不同層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否富有他們都堅信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因為低學歷者能成功逆襲概率太低,打破階層壁壘只能靠它。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