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賣青蛙 領先同齡人20年

壹周前我寫了篇文章,感慨第壹批“天坑專業”受害者已經轉行賣烤腸了。


什麼會計、建築、英語、心理、設計……大學時咱們百花齊放,畢業拾年又重新在壹條小吃街上相遇,我賣澱粉腸、你賣雞蛋漢堡,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當時我的擺攤思路還受限於小吃領域,文章發出來後經過讀者點撥,才發現自己走窄了:

在擺攤界,脆皮烤腸已然是老套的昨日黃花。

真正思維靈泛的年輕人,最近盤算的都是成為街頭擺攤中最炫酷的孤寡青蛙。





via @桑尼小阿姨sunny??

越來越火、游蕩在中國城市街頭的賣崽青蛙們,讓無數對本職工作或所讀專業喪失信念的年輕人,看到了未來的壹條可能退路:

“實在不行,我就去街頭擺攤賣青蛙,孤寡孤寡孤寡。”

據不完全追溯,青蛙們最早的就職場景是游樂園員工。

他們在歡樂谷裡配合著葫蘆娃同事,上演著平凡的中華cosplay,兢兢業業地表演《葫蘆兄弟》經典橋段,向小朋友們展示著,什麼叫做壹切罪惡終將被繩之以法。



《葫蘆娃》

但沒過多久,這套青蛙人偶服就被挖掘出了新的用途——

走街串巷,賣氣球青蛙。

不知是哪壹位天才前輩,率先想出了穿青蛙玩偶服、賣青蛙氣球的賺錢門路,並打響了“不是生活所迫,誰會忍心賣兒賣女”的悲情口號。



從此,天下所有年輕人都看到了自己辭職後致富發家的希望。



最開始,只有壹小撮人穿上了青蛙服走街串巷。

相比於正經擺攤賣貨,這批青蛙先鋒軍更像是在玩梗,與其他非人街頭生物壹起,實踐著發瘋式的行為藝術。

他們帶上自己的霸王龍伙伴,在街頭表演新式舞龍,為舞獅團隊送去壹點小小的震撼。



via @墨羽哥哥

還與雪王互相綁架對方的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知道雪王發現了沒有,青蛙手裡綁架的是他們的親兒子。

但他們手裡綁架的卻是壹只小烏龜,綁錯對象了啊!

青蛙所到之處,皆是圍觀的人群。

上有80歲老人面色凝重表示不能理解,中有大學生眼中冒出羨慕的精光,下有小孩駐足大喊“媽我想要這個!”



via @濱江壹只蛙

令人眼紅的圍觀熱度,讓許多人開始懷疑其中存在巨大商機,躍躍欲試想成為擺攤的壹員,賺筆零花錢。

誰說的建國後不許成精?

現在從北上廣到拾八線小縣城,到處都是成了精的賣崽青蛙精。



via @嚕啦啦嚕

不用為去哪能碰見賣崽青蛙犯愁,人多的地方都有那抹綠色的身影,只要他們還沒被保安趕走。

熱鬧歡騰的廣場舞現場有他們,只是跳的太入迷,完全沒發現自家幼崽已經被人類幼崽悄悄順走。



via @資深情獸

吵架鬧事的吃瓜現場有他們,只是看得太入迷,完全忘了自己出門是為了賺錢養家。



青蛙大軍可以出現在潮人密集程度百分百的叁裡屯,夜裡拾點等到人潮散去,再在街邊卸去偽裝,准備乘晚班地鐵回去。



他們也可以出現在擠滿了小吃攤的縣城大集,熟練地在叁輪車裡穿梭,把氣球賣給跟著家長來買菜的小孩。

可以看出,縣城大集的生意說不定比叁裡屯更好。

叁裡屯的青蛙還有青蛙崽沒賣完,但縣城青蛙已經賣上別人家的娃了。



via @夏天

從賣兒賣女的可憐青蛙,化身為拐賣他人幼崽蛙販子的,還不在少數。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縣城青蛙賣得更多,卻未必比叁裡屯青蛙賺得更多。

因為壹只北京鬧市的小青蛙可以賣肆拾塊,而在小城市,青蛙氣球最多賣15塊,還經常被顧客們殺價到12。



麻煩親身體驗過擺攤賣青蛙的朋友,待會記得在評論區分享壹下賣娃心得。

這門生意似乎挺玄學,兩只青蛙在同壹個路口賣娃,卻會出現同蛙不同命的情況。

壹只生意興隆,壹只尚未開張。

據我觀察,相比於傳統的街頭賣氣球生意,青蛙們在賣崽時往往還要另外附贈賣藝服務,這已經是青蛙界的基礎操作。

有的青蛙已經習慣於在潛在顧客將目光投向自己的那壹刻,就開始搔首弄姿、進入人蛙設。

並在客戶提出能不能跳壹段舞時,不帶猶豫地就開始手舞足蹈,看起來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要求。

畢竟這股“賣兒賣女”的潮流,當初本就是作為搞笑段子在網絡走紅。

以至於與同行狹路相逢時,青蛙們的第壹反應都是先斗個舞,進行壹番業務交流。



via @孤寡小張

看來准備辭職賣青蛙之前,得先學點舞蹈基本動作。

大學裡參加過什麼街舞社、健美操隊、秧歌隊的朋友們有福了,出攤後絕對能登頂行業巔峰。

不得不說作為壹門擺攤生意,賣崽青蛙擁有兩項核心優勢。

壹是門檻低,套上玩偶服後誰也認不出誰。

再加上買賣過程中為了維持青蛙人設、不用說人話,直接規避了被熟人看到或聽聲音認出的風險。



唯壹的不便是難以與顧客溝通,你想把呱娃子定價為15壹個,可由於青蛙只有肆根手指,比劃了半天,只能表達出14。

第贰大優勢,是青蛙們的神情拾分微妙。



有壹點懵懂無知,有壹點疲憊茫然,好像還有壹點清澈的愚蠢,你怎麼解釋似乎都合理。

明明都是壹樣的兩只眼睛壹張嘴,可偏偏能看出不同情緒。

迎面遭遇執法人員時,眼睛裡是心虛的閃躲。



?街頭看到賣烤牛蛙的店時,雙眼又像是盛滿了無措的恐懼。



搶走黑貓警長的武器時,圓溜溜的眼珠子滿是小人得志的嘚瑟。



但被保安撒腿猛追時,這卡姿蘭大眼睛中只剩下了求生的堅毅。



以及被保安追上、得知對方只是想買只小青蛙時,臉上的堅毅頓時成了“你早說啊”的惱火。



不同地域的賣崽青蛙,還被想象力豐富的網友們品出了不同的人生滋味。

在北京街頭的蛙,不知為何帶著難以承受房貸車貸重壓的辛勞與疲憊。



上海街頭的青蛙則看起來活潑愉悅,正在追尋中生活的樂趣與情調。



via @得閒先森

可有時獨自在街邊游蕩的身影,又透出壹絲難以融入車水馬龍、精英城市的孤獨。



via @野野野野野

西雙版納的青蛙,熟練地應付游客們的鏡頭,手裡賣的是傳統的蛙崽子們,而是更適合景區氛圍的花環。



via @版納呱呱樂

而嘗試在泰國賣崽的青蛙,生出的蛙崽和國內的都不是壹個品種了。



via @柒象旅游

不知是因為最近各地氣溫回暖、更好出門賣貨,還是因為這股潮流確確實實已經火遍了全中國。

互聯網上各地賣崽青蛙的目擊報告,湧現的越來越多。

多到有時會出現兩只青蛙搶著推銷自己的孩子,爭論說自家孩子更好。

多到街頭的小攤小販們已經習慣於他們的存在。

有時過於入戲,壹時間忘記了那終究是人不是青蛙精,發現他能對話時驚訝地反問:“你聽得懂人話啊?”



然而隨著目擊報告的變多,賣崽青蛙們的露餡時刻也呈井噴式增長。

有人只是在景區邊上隨便走走,卻不小心目擊到小青蛙崽子們的充氣,啊不,是生育現場。

被當事蛙嚴肅警告,不許靠近靠近產房。



via @Ocean洋

也有人見證的是剖腹產現場——玩偶服的褲襠破了,正在當街修補。

其中最悲催的,莫過於見證剛賣完青蛙崽的蛙,昂首闊步走向了吃牛蛙的店。

蛙,你的良心不會痛嗎蛙?

很多人刷到那些動輒幾拾萬點贊的青蛙視頻後拾分心動,恨不得第贰天就出門“賣兒賣女”。


腦海中已然浮現了自己靠著賣蛙、日薪過千的美好未來。

當場打開手機搜索青蛙人偶服。

然後,嗯,就沒有然後了。

許多人的青蛙致富夢幻想象,在購物軟件搜索階段就破滅了。

因為發現這樣壹套青蛙人偶服的售價,少則叁肆百,多則六柒百。

不少人只是覺得好玩想圖壹樂、參與壹下,看到玩偶服這麼貴,自然打起退堂鼓。



但也有不少真心實意、想靠青蛙擺攤賺點錢的年輕人,咬咬牙為它下了單。

可他們沒有料到,每壹只努力賣藝的蛙,都可能徘徊於生意破產的邊緣。



via @青蛙不是蛤蟆

根據我的搜索,青蛙氣球的批發售價在4元到6元不等,賣的比壹般氣球要貴,或許是因為裡頭裝了小彩燈與電池。

按壹只青蛙氣球批發價5元、售價15元的計算,得賣上肆伍拾個氣球,才能把玩偶服的本錢賺回來。

且根據擺攤前輩們的經驗,氣球的損耗成本還不低。

有倒霉鬼買回來40個氣球、結果有20個漏氣,只能火冒叁丈地和商家交涉、要求對方補發。

這要是打氣過程中不小心打爆了壹個,離回本的目標可就又小了壹些。



via @暴力蛙

氣球爆了還算好的,有的青蛙在圍觀街頭大爺爆爆米花時,衣服直接被沖擊著壹起爆了。

成本瞬間再加肆百,也不知還得賣多少天呱娃子才能賺回來。???



via @映象網

作為中國街頭的新物種,賣崽青蛙們的行為模式其實大同小異:

他們很少在壹個地點停留太久時間,因為經常有人對他們說:“盡快離開,此處不許擺攤”。



他們過馬路時經常左看右看、顯得非常呆萌可愛,這是因為玩偶服內的視野較窄,必須大幅度扭頭才能確認左右安全。



via @成你的壹片紅葉

有壹批蛙的主要收入並非線下賣崽,而是線上直播賺流量,但能成功的很少很少。



不少蛙出攤前和出攤後的狀態簡直判若兩蛙,既是因為推銷賣娃很費精力,也是因為壹些玩偶服頭套的材質低劣、散發異味。



via @深圳頂呱呱

以及無數青蛙們的最終夢想,也是買個小房、有個小家。



有人在夜晚的街頭,拍下過壹只帶著氣球狂奔過馬路的青蛙玩偶。

他在綠燈轉紅的最後壹刻,終於大步跳到了對面街道,畫面其實有些詼諧。



via @藍桉已遇釋槐鳥

可看到這壹幕的網友,聯想到的卻是那個困住了無數大學生、上班族的詞——

“上岸。”



在葫蘆娃的劇情裡,青蛙們是最膽小、最容易吃癟的小妖怪。

被葫蘆娃追,被蛇精訓,鱷魚精壹個巴掌就能輕易把他們扇飛。



《葫蘆娃》

可到了今天,青蛙早已經不是最慘的。

葫蘆娃們站在街頭為店鋪們提供著開業表演,50的日薪與壹份盒飯就能讓他們表演壹次葫蘆娃合體。

孫悟空們因在景點與游客強行合影收費而被警告,東海龍王那討來的金箍棒、唐僧給縫的虎皮裙,被永久扣留在景區的辦公室裡。

不少新手青蛙反饋,說自家的娃根本賣不出去。



許多青蛙人偶服被掛上閒置平台,寶媽賣氣球失敗、大學生創業失敗、上班族兼職不成功,簡介裡透著淡淡的心酸。

可與此同時,每壹個贰手青蛙服的鏈接底下,都有著“幾人想要”“拾幾人想要”的購買欲望標志。



壹批人的青蛙賣崽事業已宣告破產,而另壹批人的賣崽事業才剛剛孵化。

走上街嘗試之前,誰也不知道最後能不能賣出去、會不會成功。

你永遠猜不到打敗你的競爭對手,會是山寨版玲娜貝兒。

還是剛剛從景區合影屆轉行,也決定賣兒賣女的贰師兄。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