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名保送北大的男人 火出深度

闯进浙江村,六年田野写就一本人类学经典,少年成名。走进牛津,调查IT产业全球猎身的体系,享誉全球。当中国人像蜂鸟,振动翅膀悬在空中,人类学家项飙回过头来,与国人对话,一句对内卷的洞察,一本《把自己作为方法》,一段长时间对“附近”的重新发现,项飙仍然温暖而精确,在人类学的原野里追寻修复社会的办法。


项飙的微信很神秘,需要邮件和他联系。急事会回复得快一些,不着急的事大概等上两三天会得到回应。他总会回复你。有时回得简短些,如果信写得真挚且提出了一两个好问题,这位忙碌的人类学家,就会写一封长长的回信。

约项飙是在2023年元旦之前,原定2小时的线上对话持续了4个小时,从下午四点直到天色漆黑,我不得不起身去开灯的时候,跟项飙说抱歉,他回以一张笑脸,说:“没关系,我也有机会可以整理(过去)。”而我知晓,6小时的时差,在德国柏林的他没有吃早饭,是饿着肚子在和我聊天。

项飙并非不疲惫。

过去的七八年,项飙受到了国内读者的极大欢迎,他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与不同的人对话,也在2022年展开了更多与青年的小范围对话,就我此前参加的几次,有一次连续对话的时间甚至超过了10小时。看得出项飙已经累了,线上会议的视频小框里,他的短发被自己薅得很乱,但眼睛还是发亮。

疲惫是躯体的疲惫,项飙确信自己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关口。

通过网络,他第一次看见年轻人们向思想展现了如此巨大的渴求,渴求更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直接和自己平等、坦白地交流。他们渴求的或许并不是知识,因为那一搜即得,他们渴望的是思想,“思想和句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句子是写在平面上的光滑的一个陈述,思想是背后一套生命体验的展开”。



项飙

但有朋友劝项飙,“珍惜羽毛”。他年少成名,不管是《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还是《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这两本人类学名着,早已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互联网是危险之地,情绪极不稳定,他何必要涉足?

项飙是另外一种想法。

和更多、更多的人对话,是项飙现在的工作。他甚至觉得不足,时间不够,他的目标是通过反复的对话、通过大众媒体来收集、了解“人类共同的焦虑”,最后引领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社会人类学者们探索出一套“为生活的人类学”,向当代人提供一套面对自己的焦虑的工具。


对话、反馈、往复。寻找人类共同的焦虑,建立一条崭新的学术路径,通往“为生活的人类学”。

对于项飙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是一位学者的一种敏感的嗅觉,如同30年前的清晨他从北大出发、坐上公交,一路走一路问,最后在夜幕降临时找到“浙江村”一样,如同20多年前他在悉尼的海边决定推翻此前一年多的调研,重新确定“全球猎身”的方向一样,这一次,项飙有新的热情。

“夕阳落下时,思想升起。”项飙和南风窗的对话,持续进入夜幕。

一瞬间,我有一种感觉,与其说是我正在采访项飙,不如说,作为记者的我也进入了他这一场漫长的对话方式的田野调查之中。我们当下的这一环,是瞬间,也将是长远,也许会引导出更多的对话来。

「2022年度思想者」项飙获奖感言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8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