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诗歌唤醒文革记忆 挖掘掩盖的历史

珍妮·谢的新诗集以李振盛拍摄的文革影像为素材。在书中,她不仅窥视了家族的过去和中国的那段黑暗历史,还审视了被掩盖、忽视的文革历史中的颠覆性力量。https://t.co/c41iEahNgA—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chinese) September 20, 2022


上海纽约大学任教的诗人珍妮·谢在学校图书馆里搜寻着,一本鲜红色封面的书引起她的注意。她在里面找到了数百张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照片。

这些照片由李振盛拍摄,记录了1966年到1976年那段戏剧性的、时有暴力发生的动乱时期,照片一直被秘密保存着,直至在美国出版。珍妮·谢坐下来,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

珍妮·谢出生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四岁左右前往美国与父母团聚。她说这些照片成了几代中国人共同的看向过去的窗口,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家人,她很少能找到这方面的视觉文献。

“突然之间,我有机会看到我爱的人的过去,”珍妮·谢近日在格林尼治村一座花园里接受采访时说道。她说照片“让我意识到,我对家族中这么多人的人生经历没有视觉上的了解,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

她感受到的与这些影像的联系产生了回响。珍妮·谢是一位视觉导向的诗人。她的首部诗集《视线高度》赢得了2017年沃尔特·惠特曼奖,是一部风景的盛宴:雨水冲刷的金边马口铁屋顶,像“米粒一样”排列的科孚岛帆船。同时她的诗又专注于观看的伦理:取景器会“切割地平线”,照相机“阉割当下”,献出一个人的凝视就像是在花费“一种软性货币”。

珍妮·谢回纽约后不久,疫情就开始了。她把自己关在公寓里,经常看李振盛的照片——她说,她手中的这本书就像一种传送门,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

看着那些被认为是“阶级敌人”的人被“批斗”,也就是当众被羞辱,有时被折磨的场景,她会关注人群中的特定人物,想知道他们的遭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痴迷以及她2019年在中国逗留期间的片段和其他记忆,成为了她的新诗集《破裂时态》(The Rupture Tense)的素材。该书将于周二由格雷沃尔夫出版社出版,已进入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诗歌奖的大名单。

在这本书中,诗人不仅窥视了家族的过去和国家的历史,还探索了审视那些被掩盖或忽视的事物时所能发现的颠覆性力量:李振盛被长期隐藏的档案资料,老一辈人对过去的沉默,以及一直在影响家庭成员关系的那些未被审视的创伤。

在“文革”结束近半个世纪后,在中国的公共和私人空间,对那段时期的讨论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然而,在海外,纪录片导演和小说家的作品保存了记录,探索了那个时代的遗产,比如杨继绳(他和李振盛一样,是国家媒体记者)和马建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就像一场超现实的噩梦。今天读珍妮·谢的诗是一个警钟,”诗人、小说家裘小龙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文革期间,裘小龙在上海度过了青少年时光。“在诗学上,她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工作形式,克制的语言,把这些非人的经历塑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珍妮·谢不是唯一凝视这一深渊的人,但她对这段经历的处理格外能唤起记忆。珍妮·谢的诗句有一种脱离束缚的效果:她狡黠地剖析影像和概念,重新排列思维的地标。十多年前教过她的特蕾西·史密斯很欣赏她的机敏。

“在她的诗歌中,对隐喻奇妙而细微的运用发挥了情感甚至精神上的作用,”史密斯在电子邮件中写道。“隐喻见证了一种感觉:我们被教导需要依赖的工具和术语永远都是不够的。”

《破裂时态》的四个部分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摇摆。在第一部分,几首短诗集中描述李振盛的摄影作品;被限制在页面中的文字,看起来像是碑文。描写中的残酷程度各不相同:在“批斗会”上,“一个人的人格,被简化成他所拥有之物,在众目睽睽之下屈服”;在一次冬季的处决中,有“八棵被剥光的树,搭配八个屈膝跪地的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文革复辟! 2网民仅因批评阅兵就被拘留 北大教授季羡林:文革证明了"士可杀亦可辱"
    这个红二代为何说"恨死文革了"? 打假"朱德的扁担"文革中变"林彪的扁担"?
    文革标志性人物 中共首个女副总理去世 文革秘辛:宋庆龄最信任的助手为何自尽?
    毛泽民之死探秘 逃过"新疆王"者难逃文革? 中国网民失望愤怒:美国正在发生"文革"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看到了一场美国"文革" 严歌苓回忆 半个世纪前的的"文革元宵"是这样的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