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了 但感覺父母已經失去了我

  


  分享壹篇文章,可能很多離開老家在城市站穩腳跟的中產朋友們讀了會有共鳴:

  前不久,和壹個美籍華裔吃飯,為了和我套近乎,他在連篇的英文裡努力擠出幾個蹩腳的中文詞,他告訴我說,他的父親現在在美國,每次到春節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看中國的壹種電視節目,孩子們都覺得……他沒有再說,而是聳了聳肩。我猜到他的態度,也猜到那個孤身壹人的老頭在看春晚。

  挺諷刺的,春晚應該是闔家團圓時候的背景音樂,不過就有這種可悲的老頭,在大中午的德克薩斯孤身壹人悶在房間裡在筆記本電腦上看,而他的孩子們不能理解他,視之為怪癖。

  我想我這輩子絕不會在海外把孩子養大,因為那樣最終我會失去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們還講中文,也不再和我壹樣與中國的文化有深刻的羈絆了。我不能理解他們,他們不能理解我,這太痛苦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母。

  我和父親母親的關系很好,每月給他們打錢;他們當然不舍得花,於是每月給他們買東西,有時候我在商店買了什麼吃的覺得好了,就上淘寶給他們也買壹份;每周給他們打電話,如今叁拾多歲自己成家立業了,每次飛機起飛前還要在微信群裡說:爸,媽,飛機要起飛了,今天去上海,明天回來。

  我做了壹個孩子所能做的壹切。哦,只有壹點小小的瑕疵,我常年不在他們身邊。

  我是故意這麼做的,為了使自己好受壹些。

  想壹想,從小到大我就是父母的驕傲,在壹個衰落的,貧窮的,頹廢的叁線城市,做著小縣城的那種好學生,被旁人羨艷,我聽到人們在背後議論,老x自己受窮壹輩子,要靠兒子長臉了。我也確實給他們長臉了,考上壹所還不錯的大學,在這個國家的心髒安家落戶,有了體面的工作,領著他們出國去玩兒。對於北京,我真的沒有什麼存在感,然而我知道,對於家鄉父老,對父親母親來說,我已經與平庸絕緣,我是成功走出荒蕪,闖出壹片天地的精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在壹座大城市,以壹種不同於家鄉人的方式奮斗和生活,就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我記得壹直到拾八歲以前,我有事情還是會和父母親說,我說高叁太苦了,說上完夜自習會餓,而他們總能給出排解的辦法,壹句鼓勵,或是壹碗熱氣騰騰的湯面。壹直到有壹天,我讀大壹的時候,打電話給母親,說我太痛苦了,遇到壹個問題,實在不知道如何應對,但是這樣的問題,卻不再是我的母親所能回答的,我得把很多事向她仔細解釋很多遍,她才能明白我到底在說什麼,更不用說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了。然而她壹直惦記著這件事,事實上,兩年以後,在我早已忘記的時候,她還在壹個早上小心翼翼旁敲側擊地問我,到底過了那個坎兒沒有。自己的孩子在經受某種困難,然而她壹點兒忙也幫不上,這讓她比我還要痛苦。

  在意識到這壹點後,我慢慢不再向父母傾訴我遇到的困難,因為那種無力和焦慮感會讓他們徹夜難眠。我開始跟他們說壹切都好,沒什麼事情發生,與此同時,獨自做了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決定。現在看來,也並不都是糟糕的決定。

  我的父母只是不熟悉大城市的邏輯,他們並不愚鈍,他們當然也慢慢知道了孩子並沒有向他們吐露全部的實情,他們意識到自己被時代甩下了,不,他們被自己的孩子甩下了。他們想要提供幫助,想要傾心交談,然而他們發現孩子在問候他們生活的所有方面,而他們卻不能理解自己孩子遇到的事情。他們收到微信說孩子要去上海,他們想說點什麼,想問問去上海做什麼,可他們不知道從何問起,而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解釋起。

  上午的時候隔壁家父子倆剛剛吵了壹架,老子嫌兒子沒出息,過節不去領導家走動,盡想著睡懶覺。隔壁家小孩就挺平庸的吧,壹晃就度過小學中學大專,然後專升本,然後在老家的事業單位上班,然後靠著編制這個亮點找壹個合適的姑娘。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