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感染1千萬人各國只能躺平了嗎

  近日,在美國工作的病毒學家劉善慮所在的大學醫學院向大家通報,醫院迎來新冠疫情以來最高的住院人數,再加上醫護人員感染造成的人手不足,現在所有非緊急的手術都要暫停或延後。


  劉善慮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病毒和新發病原體研究項目主任,與他合作的科學家、醫生,他周圍實驗室的同事和工作人員,已經都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壹位美國華人這麼形容:如果你還沒聽說有哪個朋友感染,那麼只能說明你在美國沒朋友。

  在聖誕新年雙節的加持下,經過壹個多月的傳播,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在美國新增感染者中的占比從1%飆升到95.4%,毫不費勁地取代了已經流行了大半年的德爾塔。1月3日這壹天,美國當日新增感染人數超過100萬,創造了世界上所有國家自新冠流行以後的最高每日統計數。

  不僅美國,在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諸多國家,奧密克戎的沖擊使得它們面臨著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新增病例數呈指數級增長。截至1月7日,奧密克戎已在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被檢測到。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奧米克戎變種引發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呈“海嘯”之勢,傳播性更強的奧密克戎與德爾塔同時傳播,將繼續給精疲力竭的醫務工作者和處於崩潰邊緣的衛生系統帶來巨大壓力,並再次擾亂人們的生活和生計。

  新冠病毒以這種強勢的姿態,開始進入它大流行的第叁個年頭。人們看不到疫情有任何要好轉的跡象,但這壹次,卻有壹些觀點認為,奧密克戎是大流行結束的助推器,但是,情況真的如此樂觀嗎?

  群體層面危機大於個人健康風險

  壹位旅居巴黎的華人寫道,“我在感染(奧密克戎)期間,都沒有出現發燒或者是喪失味覺嗅覺這兩個典型的新冠症狀。相反,我就像是得了壹場冗長的感冒,頭疼、乏力、咳嗽、肆肢酸痛、鼻塞、頭暈。而跟我壹同感染的朋友,因為打了加強針,出現症狀的時間比我還短,只不過稍微咳嗽了叁肆天就完全沒事了”。

  不管是因為病毒本身的特性還是疫苗的作用,奧密克戎的症狀較輕,重症率低,臨床醫生們也都普遍感受到這壹點。在紐約,美國疫情的“震中”之壹,長老會醫院急診主任醫師拉胡爾·夏爾馬說,住院人數在增加,但進入重症監護室或者需要插管的病人遠遠少於此前幾輪疫情暴發期,大多數來急診室的感染者很快就出院了。

  美國新冠住院人數已經超過歷史記錄。1月10日,美國共有132646人因新冠病毒住院,超過了去年1月132051人的峰值。

  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新冠感染者人數的激增也都沒有帶來同等比例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在2021年年末,倫敦單日新增病例數量幾乎是同年年初高峰期的兩倍,但入院人數、使用呼吸機人數只有當時的50%和20%,這兩個指標自2021年8月以來壹直維持平穩。目前,英國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0%,叁針疫苗接種率超過50%。


  不過,即便健康人群感染奧密克戎後的症狀輕微或無症狀,還是可以將病毒傳播給更脆弱的人,包括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缺損的人群等等,不應該掉以輕心。這是壹個簡單的數學題,有流行病學專家指出,假設奧密克戎的傳播能力是德爾塔的肆倍,但致病性是德爾塔的壹半,那麼住院人數還是會翻番。

  奧密克戎造成的感染數字太龐大了,遠超過之前的幾波疫情。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IHME)根據奧密克戎的流行病學特性進行了模型預測:從2022年1月1日到3月1日,美國可能會出現1.4億新的感染者,高峰期將出現在1月下旬,每天新增感染峰值可達280萬。這個數字意味著,接下來叁個月的感染人數,就與美國過去兩年的感染總數相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資深教授張作風在社交媒體提醒說,奧密克戎可能在年青人身上是輕症,在年老、體弱、高危人群就是重症,這類人群應該趕緊接種加強針。

  壹種普遍的擔心是:奧密克戎帶來的威脅,可能更多是群體層面。因為此前德爾塔疫情已經波及了許多國家,大部分國家的醫療體系已經達到極限,醫護人員疲憊不堪,奧密克戎的超高傳播性足以嚴重地沖擊醫療體系。

  劉季高是美國亞美醫師協會會長,同時也是紐約市壹家私人診所的醫生。據他了解到的情況,雖然當地壹些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不像疫情初期那麼爆滿,但普通病房的病人在增加,病床使用率大約從70%上漲到90%~95%。更重要的是,因為現在感染率太高,10%~15%的醫護人員因為感染而被隔離,醫院無法全員運轉,醫院隨時都有爆棚的可能。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45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