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願軍戰俘去台 過得好嗎

  志願軍戰俘是壹個與“冰雕連”壹樣沉重的話題,關於這些戰俘在戰俘營的遭遇,


  戰俘們的遭遇及無助、淒苦的表情讓人終身難忘,難怪有些鏡頭被作為絕密資料塵封數拾年。然而這些前輩畢竟為國殊死奮戰過,他們不應該被遺忘。

  據統計,志願軍戰俘中有6673人回到了大陸,14334人到了台灣(專題),另有12人到了印度(專題)。

  這些戰俘回到大陸後,曾經遭受過不公平待遇,後又給予平反。鑒於這方面的資料較多,就不贅述了。那麼去台灣的這14000多人,又過得如何呢?

  1.赴台過程

  1954年1月20日,早晨9點, 14000多名戰俘揮舞著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灣”的口號,離開了朝鮮(專題)板門店附近的聯合國軍戰俘營。扛著孫中山、蔣介石巨幅照片的台灣代表團迎上來,向戰俘們表示熱烈歡迎。不少戰俘紛紛向孫和蔣的照片致敬。在美軍陸軍第八軍的護送下,530輛卡車把戰俘送到仁川。在這裡,他們轉乘15艘美軍運輸船去台灣,美第柒艦隊和美空軍第伍軍則壹路隨行保護。

  在海上漂泊了88個小時後,他們到達目的地 — 台灣基隆港,另有142名重傷病員,已先由軍機直接送往台北接受治療。

  2.回台伊始

  台灣方面動用了極高的規格來歡迎志願軍戰俘抵達台灣。蔣介石派了蔣經國、張其昀、谷正綱等到碼頭歡迎。站在岸邊的蔣經國,甚至流下了淚水。歡迎場面之宏大,媒體報道之熱烈,自不必說。上岸後,又分乘225輛軍用大卡車,分成5個支隊,由摩托車隊前導,救護車、通訊車隨行;另外還有國民黨安排的廣播車沿途播放歌曲散發傳單。車隊到達台北後,沿主要街道行進,沿途不斷有人燃放鞭炮,壹派喜慶氣氛。

  1月23日,心情激動的蔣介石接到傷病戰俘先期乘軍機平安抵台的報告後,這位敗退台北後,飽受失眠症困擾的67歲老人安睡了9小時。第贰天,他在日記中寫道:“實為今年來最安眠之壹夜也。”在日記中,蔣介石把此事稱為“伍年以來精神上對俄斗爭之重大勝利。”

  台灣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集會,“行政院長”陳誠在會上致詞。不久,蔣介石還派“總統府參軍長”桂永清代表他前往各“義士新村”及各醫院宣慰戰俘們。2月4日,他又出面接見戰俘代表叁拾余人,對他們“慰問勉勵”。他說:“你們這次回到自由祖國的懷抱,就猶如被匪綁票日久的子弟,經過了漫長的掙扎和斗爭,終於獲致了今日,比父兄子弟團圓歡欣更為有意義,有價值,無比快樂和勝利。”他要求全體戰俘“為叁民主義而奮斗”。1955年1月23日,台灣當局為紀念戰俘們到台壹周年,又將該日定名為“自由日”,發起“條條大路通自由運動”。


  3.台灣的承諾及安置情況

  然而喜慶過後,台灣方面“戰俘去台灣後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不肯去台灣的,可以選擇前往中立國”等承諾,並沒有兌現。“行政院長”陳誠在視察大湖、楊梅等地志願軍戰俘駐地時,曾虛弱地解釋道:“國家的自由和個人的自由是分不開的,要爭取個人的自由,必須爭取國家的自由”。

  歡迎活動結束後,戰俘們立刻喪失了做“自由平民”的權利,失去自由,並被迫接受國民黨方面所授予的“義士”的“榮譽”,被集體送往台北市郊的苦苓嶺接受洗腦。台灣國軍“總政治部”在這裡設有壹個叫做“心戰總隊”的部門。還施以密集課程,強迫‘義士’上課,灌輸黨國思想教育。台當局又發起所謂‘請纓從軍運動’,強迫戰俘簽名附和。兩個月的“思想訓導”之後,台灣當局於1954年4月5日公開宣布:全體志願軍戰俘“宣誓加入國軍部隊”。在編入之前,蔣經國領導下的“義士就業輔導處”曾對全體戰俘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其比較關鍵的幾項數據如下:戰俘總數14334人,其中21-35歲年齡段者12229人;文化程度為大學者僅4人,無學歷者6986人;軍官、士兵比例為1:10。這些調查資料,直接影響到了台灣方面對戰俘們的分配調撥。

  “就業輔導處”制定的志願軍戰俘“志願加入國軍”的門檻是:16歲以上40歲以下;體檢合格;政治考察合格。結果,大約有12300人被編入國軍,占戰俘總數的86%;其余2000余人,有1000余人因為年齡不合標准而被淘汰,以平民身份另行安置;此外還有1000余人,究竟因何原因未被編入國軍,則不得而知;其具體去向,也尚無統計資料披露。

  為便於消化,每個軍事單位只分配壹個戰俘。他們先是被編入新兵營接受基本的軍事、政治訓練,然後被“個個擊破”式地分散分配到各個具體單位,原則是每個單位只分配壹個戰俘,如此來保證戰俘們被孤立後能夠迅速“融入”國軍。至於部分被分配到軍事單位,但始終心懷不滿的戰俘,則多被送往特設的“反共義士感訓團”接受贰次洗腦,待政治思想合格後再返回軍隊;仍不合格者則有可能被送往“火燒島”監禁關押。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