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朋友有限 别把太多人请进生命

  最近热播的《吐槽大会》里,易立竞吐槽马思纯的精彩片段被送上热搜,可谓字字锥心:


  “你那么多朋友,有哪个是真的呢?你把周冬雨当朋友,人家有时间跟你做朋友吗?”

  虽说是一句不正经的玩笑话,马思纯的表情还是难掩尴尬。

  

  一部《七月与安生》,让马思纯和周冬雨因戏结缘,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更是一同获得了金马双影后。

  后来马思纯一直不温不火,周冬雨却一路扶摇直上,就像两条相交线,两个人在交点处相遇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前几天正逢马思纯的生日,她晒出了和好友们庆生的照片,却唯独不见周冬雨的身影,社交平台上也鲜有俩人的互动。

  在采访中,马思纯对此事也是淡淡地回应道:“我觉得无所谓,反正本来就是两个个体。”

  很短却很心酸的一句话,道出了成年人最扎心的社交真相。

  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大部分的人终究只是擦肩的过客,能成为挚友的更是寥寥无几。

  正如作家苏岑说的: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行至中年才慢慢发觉,其实我们的生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

  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些不必要的社交上,不如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150定律”。

  他说,人类的大脑认知决定了,一个人能维持稳定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其中能跟我们有深入交往的仅有20人左右,要好的朋友不超过5人。

  以前总觉得认识的人越多,朋友就会越多,前路也会更宽阔。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不过是泛泛之交,徒添好友列表的几个名字而已。

  与其浪费心力在扩大朋友圈上,不如静下心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心灵。

  国学大师钱钟书一生淡泊名利,亦少知交,独钟情于书,人谓“书痴”。

  晚年成名后,他依旧过着“出世”般的生活,一些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却唯恐避之不及。

  他拒绝接受媒体的采访,拒绝出席各种学术会议,甚至拒绝了国宴的邀请,总之拒绝一切“浪费生命”的各种应酬。

  80岁那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要给他祝寿,也被他用幽默的方式婉拒:

  “增一岁当然可贺,减一岁则应吊之,一贺一吊,不是互相抵消了吗?”

  有人评价他是“不善交际,却极通世故”。

  但其实,通世故是眼力,善交际是演技,钱老不是不善交际,而是“极通世故,却不屑于交际”。

  就是因为看得世事通明,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虚伪、无聊的人情往来上,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见些不三不四的人,听些不痛不痒的话”。

  无心于世事的钱钟书,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情感都投入在了创作当中,这才有了堪称传世经典的着作——《管锥编》。

  

  正如古训所言: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

  钱枫曾在节目中,抱怨汪涵删掉了自己的微信

  汪涵解释道:

  “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在删掉了许多人的微信后,他突然发现:

  “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整个人生都发生变化。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必参与太多无意义的社交圈,让很多人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正所谓泛泛之交,不如不交。

  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注意力,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颇有感触: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本就稀薄寡淡,旅途中遇到的人,大多是清尘浊水,后会无期。”

  没有人能够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驻扎,成年人的感情也大多都是“点到即止”。

  缘聚缘散,乃是人生常态,最怕别人已经云淡风轻,而你还在念念不忘。

  前阵子,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原班人马再聚首,引发了无数人的回忆。

  

  时隔十五年,岁月见证了太多改变,人还是那些人,只是褪去了青涩,已不再是当年。

  那时候,《武林外传》开拍,就在北京平谷找了个破败山头,临时搭建了一座影视基地,条件极差。

  全剧组的人一起在这里打磨、排练、拍摄,同吃同住了8个月,感情非常好。

  杀青时,导演尚敬说:

  “不管大家未来到什么地方,还能不能合作,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

  后来,有人成为了一线演员,有的人却始终不温不火,还有人逐渐淡出了演艺圈。

  大家匆匆散场,曾经的过往也都定格成了回忆。

  在拍摄电影版时剧组重聚,但让倪虹洁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四年,很多都不同了:

  “我原以为大家会和原来一样拍戏,可他们都变得很忙,差距越来越大。”

  她感觉到原来特别亲的“一家人”变得慢慢疏远,本以为重聚之后收工了,还能一起喝酒聊天,就像以前一样。

  但事实是直到杀青,所有人都没有聚齐吃过一顿饭。

  在最近一档综艺节目中,其他演员们表示不愿再回望《武林外传》了,但好像只有倪虹洁还停留在过去里。

  突然想起陈奕迅在一首歌中唱道: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

  也许有的人就是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他带着使命而来,或教会我们什么,或改变我们什么,便匆匆湮没在人海。

  用“点到即止”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再好不过。

  既然如此,便不必强求他人走进自己的生命中,不用对谁太过在意,也不用对谁过分热情,保持刚刚好的分寸和得体。

  曾经有人问周国平如何看待人际关系,他只回答了8个字:“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有的人,认识就好,不必深交;有的人,点到即止,随缘就好。

  当一段感情注定要渐行渐远时,我们只需要默默祝福,不必打扰。

  

  《刺猬的优雅》里说: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才渐渐发觉,真正的朋友其实是一种奢侈品。

  可遇却不可求,在精而不在多,知己二三人,远胜万千泛泛之交。


  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是木匠出身,虽然艺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造诣,但当时的美术界还是不认可他。

  他的生活一度窘迫不堪,不仅画卖不出去,甚至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而当时的徐悲鸿已经是国内外小有名气的画家。

  齐白石比徐悲鸿年长三十二岁,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两人却成为了一生的挚友,齐白石的成就更是离不开徐悲鸿的支持和帮助。

  

  在一次画展中,齐白石的作品《虾趣》被挤在一个角落中,备受冷落。

  徐悲鸿看见了这幅画,不由得赞叹道:“妙造自然,浑然天成!”

  他立即找来展厅负责人,把齐白石的画和他自己的《奔马图》并列放置在展厅中央。

  并将齐白石的画标价从8元改为80元,把自己的画标价为70元,还在下面标注上:“徐悲鸿标价”。

  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齐白石也因此名扬京城。

  他们认识不久,徐悲鸿便回到南方,但二人“书信往返不绝”。

  “徐悲鸿的行径,有时可以从齐白石先生口中得知一二”,可见俩人交情甚笃。

  后来,徐悲鸿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力排众议邀请齐白石担任名誉教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不遗余力地照顾他。

  1953年,徐悲鸿突发疾病逝世,当时的齐白石已是耄耋之年,担心他悲伤过度,谁也不敢告诉他。

  瞒了整整一年多,齐白石在得知真相后老泪纵横,他经由人搀扶、拄着拐杖来到徐悲鸿的灵位前,跪了下来。

  旁人连忙劝道不可跪,毕竟他比徐悲鸿年长许多。

  齐白石却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

  徐悲鸿对我有莫大的知遇之恩,磕多少头给他都值得。”

  想起白居易在与好友元稹离别后,心生感慨: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人与人之间相处,其实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经历过岁月的打磨,时间的考验,筛掉的是沙砾,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真正的朋友不是酒肉之交、推杯换盏,而是同心同频、相知相交。

  是在困境时能拉你一把的人,更是在绝望之中带给你希望的人。

  哪怕你们不常常联系,但你知道,只要你有需要,他便一直在。

  美好的东西总是稀少,一二个真正的知己,便足以抚慰平生。

  ▽

  作家雪小禅曾说过: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样。”

  我们一生要遇见千千万万的人,大部分的人只不过是你生命的旁观者。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分担寒潮,共享虹霓。

  不必让太多的人来搅扰我们的生活,而怠慢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家人和挚友。

  千金易得,真心难求,如果你有这样的感情,请一定要好好守护。

  漫漫长路,且行且珍惜,如此,才是对人生最大的不辜负。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