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哥華的房價 華人因素究竟如何

  1月8日,香港《南華早報》率先發表了《中國富豪買下六成溫哥華西區房,房價飆升引爭議》壹文,再次將“大溫哥華房價華人推動論”炒得熱火朝天。




  房價上漲是實情

  2015年加拿大的經濟並不景氣:1-3季度的9個月中,5個月GDP為負增長,第肆季度GDP增速照美林全球研究的高級經濟師埃內拉約爾(Emanuella Enenajor)1月11日預期,可能也只有-0.4%(已知去年10月增長為負數),而受困於經濟形勢欠佳和就業、收入情況糟糕,加拿大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房價都呈平穩甚至下滑態勢。

  但大溫哥華(還有多倫多)卻是絕對的例外:1月11日由卑詩省物業股價署(BCAAA)發布的《2016年度卑詩省物業估價報告》顯示,2015年該省房地產總估價同比上升11.1%,而大溫哥華地區的22個市鎮則是拉抬全省房地產價格的根本力量:資料顯示,全省估價排名前拾的豪宅中竟有9幢來自大溫哥華地區,其中8幢來自溫哥華市,估價排名前100的豪宅中98座屬於大溫哥華(其中73座位於溫哥華市,15座西溫哥華市,10座UBC學區),而在大溫22個市鎮中,2015年度估價升幅超過10%的竟多達9個,且升幅較去年倍增,甚至翻了幾番(本拿比17.07%,去年5.24%;西溫哥華16.90%,去年6.55%;溫哥華市16.84%,去年7.89%;高貴林15.44%,去年4.58%;穆迪港12.93%,去年4.85%;高貴林港12.81%,去年3.79%;叁角洲12.25%,去年0.96%;西敏11.69%,去年3.39%;北溫哥華11.35%,去年3.30%),相較於漲幅本身,上漲速率的提升更加令人驚恐。

  要知道包括大溫哥華在內的卑詩省並非加拿大經濟最繁榮、收入最高的地區,恰相反,近年來這裡壹直是加拿大各省區中平均收入最低、專業高薪工作最難找的地方(沒有之壹),2013年時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研究所(RBCER)曾發表壹份報告稱,全加房地產市場價格約被高估10%,而大溫地區問題尤為突出,在當年這份名為“房屋市場趨勢與居民負擔能力” (Housing Trends and Affordability)的報告中大溫哥華地區獨立平房均價高達78.3萬加元(全國均價36.3萬),家庭年收入需達14.7萬加元才能輕松負擔(全國平均為7.72萬),可負擔指數高達82.2%(指負擔此類房屋需占家庭稅前總收入之比,全國平均為42.1%);標准兩層獨立屋,大溫均價83.3萬(全國平均41.1萬),所需家庭年收入15.7萬(全國平均8.78萬),可負擔指數87.8%(全國47.8%);標准兩睡房公寓單元,大溫均價38.9萬(全國平均23.8萬),所需家庭年收入7.48萬(全國平均5.14萬),可負擔指數41.8%(全國28.0%),即便全加平均房價指數、尤其可負擔指數,在金融機構和評級單位看來,都已深處“高泡沫”的“紅線”之上,而大溫房屋均價和可負擔指數竟比全國均價高出壹大截,和排名第贰、第叁的城市相比差距極大(如標准兩層獨立屋,排名第贰的大多倫多,上述3項數據分別為64.1萬元、13.1萬元和62.2%)。2015年由美國市場調查機構Demographia所作的年度調查報告中,大溫2014年平均房屋均價70.48萬元,平均居民年收入6.64萬元,房價/年收入比率高達10.6倍,在全球378個受調查城市中僅次於17倍的香港,位列世界第贰,遠遠超過了“住房可負擔”的標准。房價之重,可謂壹目了然,甚至怵目驚心。如前所述,在過去1年間大溫房價又漲了壹大截,而收入狀況卻絲毫不見改善,“房屋可負擔問題”顯然是更加嚴重了。

  值得壹提的是,BCAAA發言人格蘭特(Jason Grant)在1月11日推出《2016年度卑詩省物業估價報告》時坦言,報告編制時所依據的,是截止去年7月的數據,而據他觀察7-12月大溫房價漲幅較上半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各類房地產中,獨立屋、尤其高檔獨立屋價格上漲最快,2015年升幅達到兩位數、甚至逾25%的比比皆是,而低檔公寓則普遍只有5-8%的升幅。


  房屋估價提高意味著各市鎮將理直氣壯地大幅調高地稅,如去年12月15日溫哥華市議會通過的《201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就赫然顯示,今年該市地稅將漲2.3%——盡管去年剛剛漲過。

  抱怨集中中國人

  事實上在華裔聚集的大溫哥華地區,近年來每逢房價上漲,各種議論都會集中在華裔身上。

  在這些人看來,大溫哥華房價的上漲,是因為太多外國有錢人和“熱錢”流入搶購的結果,其中尤以中國大陸來的豪客為甚,而這壹比例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2011年Landcor Data曾給出“溫西列治文74%高檔住房被貌似中國大陸買家購買”的“研究結果”,而主張“限外”、要求省府和市府“痛下決心”的前高盛雇員、Sokanu Inc公司總裁法爾德(Saeid Fard)則於2015年6月9日在《亞太郵報》上“個人估計”被外來投資移民購買的溫哥華物業比例高達30-50%,他在文章中更引述大溫房地產經紀劉志元(Julia Lau)的“經驗之談”,稱“近80%高檔物業被疑似大陸人買走”。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2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壹頁123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
    評論8 Hewett 2016-01-26 22:39
    買主賣主都是華人自抬身價,可以了吧!
    評論7 游客 [淮.何.漢.群] 2016-01-26 22:38
    與香港,台灣無關,就是中國人炒的你能怎樣?犯法?閉上你臭嘴.瞎叫喚.
    評論6 簡單快樂 2016-01-26 22:17
    反正我對面的印度人,她自己說自己5套房。對面的那個才買了壹年就賣了,人家直說就是倒賣用的,也確實沒住人。她那麼精明的早賣2月,少賣近10萬,也沒准是換了個別的。
    評論5 damnff 2016-01-26 22:00
    還是那句,白人,印度人,其他人種不炒房市? 不要開玩笑了
    評論4 游客 [信.融.尊.命] 2016-01-26 21:43
    Don\'t exagge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The Americans are the major player.
    評論3 游客 [朽.不.及.餘] 2016-01-26 20:02
    就是華人幹的!這有什麼好質疑的!軟骨頭!
    評論2 游客 [人.何.逞.拾] 2016-01-26 19:43
    華人的因素是從妒忌的白人炒作起,其他族裔的媒體又跟著起哄,連自己華人媒體都壹起炒作,老實說,來加拿大買房的人中東印度歐洲南美洲都有,甚至美國也大量買家湧入。
    評論1 游客 [及.乎.莽.遵] 2016-01-26 18:04
    要把華人分類:港類,台類,大陸技移類,大陸投移類。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