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毛曉彤:自我覺醒,從每壹個"不"開始
《余生有涯》劇照
澎湃新聞:身邊人的支持的確很重要,你怎麼看思北和秦南的雙向救贖?
毛曉彤:壹開始我在看原著小說的時候,有壹句話是說,“做決定的永遠是葉思北,而人人皆可是秦南。”當時我理解這句話的立意,就是雙向救贖。
年少時,在秦南活不下去的時候,葉思北是他的光,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希望。現在,當葉思北遇到困境的時候,秦南也義無反顧地支持她,因為秦南很清楚,葉思北的底色是充滿力量的。
其實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公或者出現低谷期的時候,可能我們需要的那壹束光,不僅僅可以來自戀人,也可能來自家人、朋友,甚至是壹個陌生人的善意。
有壹場戲,我印象很深刻,在上庭之前,葉思北在等候區對葉念文說,“這壹場審判,影響的不只是我的人生,還有秦南,他或許壹生都停留在孤苦的年少,質問這個世界的法則,只有這個案子贏了,才能給他想要的答案。”
這兩個人都是非常普通、不起眼的人,在面對社會不公時壹起反抗。可能秦南把自己很多的期待投射在葉思北身上,所以他陪伴她走這壹條路,葉思北也帶著這份支持堅定地壹路走下去。就是像觀眾所說的:我們是兩個小苦瓜,兩個特別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澎湃新聞:怎麼看待劇中女性角色之間的關系?比如思北和媽媽的關系。
毛曉彤:我這兩天刷到壹個網友的點評還挺有感觸的。TA說,“葉思北的原生家庭就好像壹個潮濕的棉襖,明明已經濕了,但還是期待它能保暖;明明很沉重,但也曾經被溫暖過,所以貪戀那壹點點溫度。”我覺得說得特別准確。
澎湃新聞:這種感覺既無奈又卑微。
毛曉彤:但這就是葉思北與她原生家庭的關系,她不順從,她不滿意,她不喜歡,但是又永遠割舍不掉,這種情緒很復雜。就像葉思北在天台跟秦南說過的壹段台詞壹樣:“對方給你壹點點好,又不是絕對的壞,這壹點點好,就讓你深陷在這個沼澤裡。如果對方對你足夠的壞,你就是完全可以割舍掉。”
澎湃新聞:其實媽媽只是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在愛人。
毛曉彤:對,我看到很多人在討論,有的人說我媽就是這樣,我們家就是這樣。因為價值觀和TA所處的不同環境,所以每代人之間都會有代溝。像黃桂芬(即女主的媽媽),她自己也有弟弟,自己從小也被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在家遭受不公的待遇,但她就選擇順從,她問葉思北,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什麼你就不行?這是她們兩個人之間非常大的分歧。
澎湃新聞:還有思北和楚楚的關系,有壹點點像對照組。
毛曉彤:葉思北平時柔柔弱弱的,在大眾的眼光裡是壹個絕對不會出格的女生,但是當她面對不公的時候,她敢去反抗。而楚楚平時說話行事很大膽,甚至每天把避孕套放在包裡,但當網絡暴力降臨到她身上的時候,她會害怕——這個對照還挺妙的。
公道被掩蓋,壓抑如鯁在喉
澎湃新聞:你印象最深刻的壹場戲?
毛曉彤:太多了,每場戲印象深刻的點是不壹樣的。
我拍那場報警做筆錄的戲的時候,情緒很崩潰。即便是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已經知道警察會問這些,但當我代入葉思北,我覺得我經歷了這麼多的阻礙才終於走到這兒,卻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每壹步都是更艱難的,尤其是女生面對壹個男性警察的詢問,很多細節很難啟齒,她要壹遍壹遍回憶當時自己痛苦的經歷,並且她能感受到警察對她的質疑。但沒有辦法,這是正常的司法程序。但葉思北的心態是: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報警,沒想到警察卻還來質疑我,其實她內心是無法接受的。
還有壹場戲,是葉思北本來要去報警,但弟弟來了,她萬萬沒有想到,她從小就非常疼愛她的親弟弟,作為律師且知道她的經歷之後還是阻撓她報警,那壹刻她是感到窒息的。導演作了特別的鏡頭處理:葉思北被困在壹個木箱裡,使勁地想要掙脫箱子出去。當剛剛推開壹點縫隙,有壹點光亮照進來的時候,瞬間又被關上了,形容她內心的那種窒息感。。
還有壹場印象深刻的戲是在雨中撕咬范建成那場戲。那場戲我們演的時候是有聲的,但是導演處理成無聲了——因為她的公道沒人聽見。在無聲的片段裡,葉思北口中喊的台詞是,“我只是想要壹份公道”,但在那壹刻,公道被完全掩蓋。
受害者在淋雨,犯罪的人卻在傘下被庇護。有壹個全景的鏡頭,在廝打完之後,我痛哭跪在地上被所有的傘蓋住了,暗示著所有的真相都被掩蓋。那場戲我特別心痛。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澎湃新聞:身邊人的支持的確很重要,你怎麼看思北和秦南的雙向救贖?
毛曉彤:壹開始我在看原著小說的時候,有壹句話是說,“做決定的永遠是葉思北,而人人皆可是秦南。”當時我理解這句話的立意,就是雙向救贖。
年少時,在秦南活不下去的時候,葉思北是他的光,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希望。現在,當葉思北遇到困境的時候,秦南也義無反顧地支持她,因為秦南很清楚,葉思北的底色是充滿力量的。
其實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公或者出現低谷期的時候,可能我們需要的那壹束光,不僅僅可以來自戀人,也可能來自家人、朋友,甚至是壹個陌生人的善意。
有壹場戲,我印象很深刻,在上庭之前,葉思北在等候區對葉念文說,“這壹場審判,影響的不只是我的人生,還有秦南,他或許壹生都停留在孤苦的年少,質問這個世界的法則,只有這個案子贏了,才能給他想要的答案。”
這兩個人都是非常普通、不起眼的人,在面對社會不公時壹起反抗。可能秦南把自己很多的期待投射在葉思北身上,所以他陪伴她走這壹條路,葉思北也帶著這份支持堅定地壹路走下去。就是像觀眾所說的:我們是兩個小苦瓜,兩個特別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澎湃新聞:怎麼看待劇中女性角色之間的關系?比如思北和媽媽的關系。
毛曉彤:我這兩天刷到壹個網友的點評還挺有感觸的。TA說,“葉思北的原生家庭就好像壹個潮濕的棉襖,明明已經濕了,但還是期待它能保暖;明明很沉重,但也曾經被溫暖過,所以貪戀那壹點點溫度。”我覺得說得特別准確。
澎湃新聞:這種感覺既無奈又卑微。
毛曉彤:但這就是葉思北與她原生家庭的關系,她不順從,她不滿意,她不喜歡,但是又永遠割舍不掉,這種情緒很復雜。就像葉思北在天台跟秦南說過的壹段台詞壹樣:“對方給你壹點點好,又不是絕對的壞,這壹點點好,就讓你深陷在這個沼澤裡。如果對方對你足夠的壞,你就是完全可以割舍掉。”
澎湃新聞:其實媽媽只是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在愛人。
毛曉彤:對,我看到很多人在討論,有的人說我媽就是這樣,我們家就是這樣。因為價值觀和TA所處的不同環境,所以每代人之間都會有代溝。像黃桂芬(即女主的媽媽),她自己也有弟弟,自己從小也被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在家遭受不公的待遇,但她就選擇順從,她問葉思北,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什麼你就不行?這是她們兩個人之間非常大的分歧。
澎湃新聞:還有思北和楚楚的關系,有壹點點像對照組。
毛曉彤:葉思北平時柔柔弱弱的,在大眾的眼光裡是壹個絕對不會出格的女生,但是當她面對不公的時候,她敢去反抗。而楚楚平時說話行事很大膽,甚至每天把避孕套放在包裡,但當網絡暴力降臨到她身上的時候,她會害怕——這個對照還挺妙的。
公道被掩蓋,壓抑如鯁在喉
澎湃新聞:你印象最深刻的壹場戲?
毛曉彤:太多了,每場戲印象深刻的點是不壹樣的。
我拍那場報警做筆錄的戲的時候,情緒很崩潰。即便是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已經知道警察會問這些,但當我代入葉思北,我覺得我經歷了這麼多的阻礙才終於走到這兒,卻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每壹步都是更艱難的,尤其是女生面對壹個男性警察的詢問,很多細節很難啟齒,她要壹遍壹遍回憶當時自己痛苦的經歷,並且她能感受到警察對她的質疑。但沒有辦法,這是正常的司法程序。但葉思北的心態是: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報警,沒想到警察卻還來質疑我,其實她內心是無法接受的。
還有壹場戲,是葉思北本來要去報警,但弟弟來了,她萬萬沒有想到,她從小就非常疼愛她的親弟弟,作為律師且知道她的經歷之後還是阻撓她報警,那壹刻她是感到窒息的。導演作了特別的鏡頭處理:葉思北被困在壹個木箱裡,使勁地想要掙脫箱子出去。當剛剛推開壹點縫隙,有壹點光亮照進來的時候,瞬間又被關上了,形容她內心的那種窒息感。。
還有壹場印象深刻的戲是在雨中撕咬范建成那場戲。那場戲我們演的時候是有聲的,但是導演處理成無聲了——因為她的公道沒人聽見。在無聲的片段裡,葉思北口中喊的台詞是,“我只是想要壹份公道”,但在那壹刻,公道被完全掩蓋。
受害者在淋雨,犯罪的人卻在傘下被庇護。有壹個全景的鏡頭,在廝打完之後,我痛哭跪在地上被所有的傘蓋住了,暗示著所有的真相都被掩蓋。那場戲我特別心痛。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