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实际上,早在特朗普上一任期,赴美留学生们便已经历过一波动荡。2018年,特朗普政府收紧了STEM专业中国留学生签证,这些受限专业留学生的签证从5年缩短为1年。然而,这些领域几乎覆盖了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最主流的专业。


更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已经踏上美国土地的学子。郑元所在的普渡大学,中国学生数量近年来本就在缓慢下降。然而,今年春天事态急转直下,仍超出了他和同学们的预料。郑元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不少帖子:普渡大学突然撤销许多中国申请者的录取通知书(Offer),甚至有些学生的I-20表格(申请F1签证的必要文件)已经办妥,签证也已经下发,Offer依然被收回。

很快,这股寒流就吹到了他身边的朋友圈。一位朋友的签证毫无预兆地被撤销,原因仅仅是在一次酒吧小聚中,与邻座发生了些许口角争执。

恐慌瞬间蔓延。郑元后来得知,仅仅到今年4月份,就有约4000名国际学生的签证遭遇撤销。他的朋友和部分学生通过加入律所组织的集体诉讼,在多方压力下恢复了签证,“但是不会再发新的签证,他可以安全待在美国,但是一旦离开美国,就没有办法再回来了。”郑元提到。这意味着,他们被“锁”在了美国境内,与家人团聚成为奢望,更遑论国际学术交流。

美国雪城大学社会学教授马颖毅从2012年起,访谈了美国50多所高校和中国9所高中500多名中国本科留学生,并将七年的研究写成《留学的孩子》一书。她告诉记者,除了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政府对于本土高校打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层层传导向国际学生。她认识的不少美国高校教授,也处于焦虑和失望中。“美国不少大学开始出现财政困难,出钱提供全额奖学金的项目在很多学校开始缩小,甚至直接停了。而读PhD项目的国际学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对他们来说,机会的确在减少。”马颖毅说。

身份、签证和前路

最近的动荡,让于浩觉得几年前的“噩梦”重演。那时刚拿到研究生Offer的他,被夹在两股不可抗力之间:国内美国领馆因故关闭,签证无门;而大洋彼岸的学校则坚决不同意提供远程网课选项。进退维谷的煎熬持续了半年,学校终于同意他延迟入学。抓住这短暂窗口期,他不得不花了远超正常票价数倍的价格从“黄牛”手中购得一张经济舱机票,才得以成行。更糟糕的是,入境时,他被海关官员带进俗称的“小黑屋”,经历了长达3小时的盘问和等待。

“当时的政策给我的留学造成了非常多的困难,也因此吃了很多苦。”于浩说。

由于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敏感的机器人技术,签证官只批给了他一年有效期的F1签证。在为期两年的研究生生涯中,于浩无法回国探亲。

而他留美工作的热情,也从刚刚进入美国时的高涨,到毕业后完全消失了。于浩并非没想过留美,但找工作时,只要把“需要工作签证赞助(H-1B)”一栏打上勾,投出的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即使有内推机会,也往往杳无音信。


于浩逐渐看清了那道“身份”的屏障。作为国际学生,想要长期留美工作,需要雇主愿意且有能力赞助H-1B工作签证,但H-1B签证实行抽签制,中签率并不高。这意味着雇主需要先行投入几千美元的成本和大量精力。于浩理解在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雇主们会选择用脚投票,倾向于本就有身份的求职者。

比眼前求职困境影响更深远的是那道众所周知的“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如果你是亚洲人,你最后事业发展一定会碰到一个天花板,所以我更愿意回国来我自己熟悉的领域,无论是实现我个人的价值,还是作为中国人在技术空间领域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研究生毕业后,在同时拿到中美两地的工作Offer后,于浩决定回国发展。

即使像刘宇一样,在美读完两年硕士找到满意工作并成功抽中H-1B签证,也远非踏上坦途。相反,他告诉记者,很多留美工作的人自嘲被困在其中,成为“H-1B的奴隶”。

刘宇在美工作的几年里,因为H-1B只有一年有效期,每一次回国,他都要重新面签,也要反复经历过签时可能遭遇审查延误甚至拒签,导致无法返岗的风险。而他的印度同事,H-1B签证的有效期却有三年。风险让很多人多年不敢回国,他们也不敢轻易跳槽,面对雇主的额外要求或不公待遇,往往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害怕失业——一旦失业超过60天,就必须离开美国。“尤其是那些读过敏感专业,又身处更敏感行业的人。”刘宇感慨,“这样的日子过得也挺可悲的。”

雪上加霜的是生活成本飙升。工作几年后,刘宇发现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追不上物价的涨幅。“逐渐存不下钱了。”近两年,他的房租涨幅接近50%。“但凡想稍微改善下居住条件,基本房租翻倍。”不想再反复面对签证折磨的刘宇,卡在即将30岁的节点上,最终决定回国。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川普过招,《华尔街日报》为何不听话? 缺钱的中国留学生 涌向"穷鬼留学天堂"
    与中美谈判时 为何欧洲话语权弱"爆"? 暴增40倍 俄国为何突然大量进口中国土豆?
    温哥华被冷落 为何大牌歌星都不来了 他是阿黛尔男友 NBA传奇经纪人为何看好中国球员?
    川普为何像对待中国一样对待欧洲 阿富汗"性出口",为何屡禁不止?(图
    被约谈背后:外卖之战为何打得如此激烈? 在印度空难中失去挚爱的父亲:"他们是我的一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