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沙漠》重映:工业文明下的精神绝境

编者按: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时光之境:中外经典影片展”正在全国巡展。7月12日,上海曹杨影城放映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的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该片荣获1964年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影片用极为大胆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野蛮的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之景。作品简化甚至舍弃叙事和戏剧冲突,使得影片得到两极化的评价。


《红色沙漠》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出现真正的(任何颜色的)沙漠,除了茱莉亚娜跟儿子讲的幻想故事中的沙滩。沙滩的荒凉意味着故事中的女孩无法从孤独的(尽管是纯净宁静的)自然里寻找到群体乌托邦,而沙漠意象在影片中所指的更是精神与情感荒芜的现代社会——茱莉亚娜无法得到丈夫乌果的全身心的爱,也无法俘获表面上追求她的科拉多的真正的爱。临近影片的末尾,茱莉亚娜来到一艘轮船边,问陌生的水手这艘船可不可以携带旅客;但水手操着一口完全不可解的外语,使交流陷入绝境。但茱莉亚娜坚持着倾诉,坚持着一种假想的对白。

这艘未显示全貌的船是影片中诸多船只意象中的一个,终结了茱莉亚娜对乘船远离的最后希望。另一个相似的情节则是在那个幻想故事中,女孩看到了一艘“经历过狂风暴雨的,真正的帆船”——要注意帆船是前工业时代的,不依赖机械装置的而纯依靠风力的——似乎带来了远方世界的希望,但她游近时看不到甲板上有任何人影,帆船也随即掉头而去。如果说茱莉亚娜家那扇狭长方形玻璃窗外不时驶过的庞大轮船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与古老的帆船形成对照,那么在雾中的那艘挂旗检疫的轮船则隐喻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离状态。果然,在后续不久的镜头里,面貌不清的六个人维持着社交距离,面无表情地呆呆站在码头上。



《红色沙漠》临近结尾时,茱莉亚娜问陌生的水手这艘轮船可否载旅客




《红色沙漠》,故事中的女孩游向“真正的帆船”

尽管影片开头描绘了罢工的场面,《红色沙漠》基本不是一部通过社会写实来批判资本主义的电影。它的批判标靶主要是感性意义上的工业文明社会(及其人际关系)。除了巨轮象征了庞大的工业文明产品,影片对乌果的工厂厂区(甚至家中)的视觉景观作了极为风格化的表现。各种金属的管道、栏杆、机器、表盘……展示出一个被规则化线条和色块围困的世界。(不同的是茱莉亚娜打算开的店面里,那些涂抹的色块则更接近抽象绘画的效果。)常常人物被置于栅栏状的对象后面,营造出一种被囚禁的效果。乌果和茱莉亚娜小孩的玩具也大多是机械制品,尤其以一具类似机器人的金属玩具最为吸睛。它前后来回穿梭,碰撞出机器般的声响,两眼则发出鬼魅般的光亮,金属形体又组合得略显粗陋,仿佛是真实域中逃逸出来的创伤化形象。与规则化工业文明景观相应的,是规则化、机械化工业文明的威胁性声响。比如紧接着片头字幕的是厂区铁塔喷火的画面,而喷火的“噗噗……”声发出机器般的单调节奏。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世说新语丨老剧"不老"背后的精神密码 加国史上最猛裁员潮 工业重地沦陷
    运联斥巨资购入温西5英亩工业用地 USIP再遭川普整肃 二度资遣员工 员工控"精神折磨"
    刘晓波去世八周年:重温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贝佐斯辣妻「单穿红色马甲」 独自嗨翻巴黎
    惊天巨变!沙漠种水稻 新疆粮食产量超赣辽 纪录片《邬达克》:在档案里打捞一个异乡建筑师的职业精神
    被美方指涉工业间谍活动 意警方逮捕一中国男子 太震撼 NASA太空人拍下巨大"红色精灵"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