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炒港美股要交20%個稅 中國各地補稅通知密集
中國全球征稅壹直有法律依據。不過,據第壹財經記者多方了解,相比往年,今年相關的納稅及補稅通知較往年更為密集、覆蓋面更大,通知形式包括短信、電話等。
多位稅法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國對個人境外所得征稅的法律依據沒有變化,但過去因為種種原因執行力度有限。隨著CRS(共同報告標准)朝著更深、更廣的維度落實,加上中國跨境投資監控尤其逃避稅行為監測的技術進步、政策強化,全球征稅的執行力度加大是趨勢。據記者了解,多數收到上述通知的納稅人會被追溯3年(以內)即2022年~2024年的境外所得及納稅情況。
有律師表示,今年3月以來收到補稅通知的跨境投資者增多,可能與年度匯算清繳期窗口,我國反避稅政策加強、對資本外流管控強化,以及技術手段進步強化逃避稅監測、促進稅務合規等多個因素有關。
投資港股美股被關注?法律層面並不“突然”
“收到港美股收稅通知。”“北京有收到境外所得補稅的嗎?”“稅和滯納金都補了。”6月以來,某社交平台上類似的補稅分享帖明顯增多。
納稅地在北京的許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今年6月中旬接到了北京市某區稅務部門電話,對方提示他在2023年涉及境外收入(未納稅),要求其申報納稅並到稅務部門進行線下“約談”。許先生自述自2022年起持有境外資產,對相關收入的報稅意識不強,不過此前沒有收到過稅務部門的類似提示。
“2023年,我的港股投資是虧損的,另外有存款但是利息低於1000元(人民幣),總體算下來不需要補稅,也沒有滯納金。”許先生表示,自己投資港股本金不算多但交易比較頻繁,資金流水有幾千萬元(人民幣),已在接到電話次日按照要求向稅務部門提交了港股交易月結單和壹份手寫說明,後者用於說明境外流水金額大但不需要補稅的原因。
在某社交媒體上,曬帖說收到類似補稅通知的網友還有不少,IP地址或帖子中提及的納稅地包括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全國多地,發布時間多在今年3月之後尤以6月居多。有北京地區多位律師對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咨詢境外所得納稅問題的客戶增多,今年則更為明顯。
事實上,我國全球征稅壹直有法律依據,居民個人有義務主動對境外所得申報納稅。“我國實行的是全球征稅制度,如果中國公民或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收入,包括跨境投資收益,均有可能被要求繳納稅款。”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寒蕾對記者表示,根據中國稅法,稅務部門通常對因計算錯誤、金額較小的涉稅問題可追溯近3年,對存在故意、金額較大的未申報或少申報稅款等特殊情況可以延長追溯期。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關於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等,居民個人的應稅所得包括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其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境外所得部分不與境內所得合並,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國家稅務總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介紹說,對於居民個人港美股等境外資產的投資收入,主要分為財產轉讓所得(股票賣出後)和股息、紅利所得(股票持有期間),贰者均適用於20%的比例稅率,申報納稅時間是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
不過,多位法律人士對記者表示,因為各方面因素限制,過去我國全球征稅的執行力度相對有限,近年來有明顯加強趨勢。
那麼,今年稅務部門是否加大了對個人境外所得納稅的通知力度?上述國家稅務總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沒有相關的通知口徑,最近幾年居民個人境外所得征稅的政策沒有變化。另有北京朝陽區稅務工作人員表示,個人境外所得征稅壹直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執行,如需要了解最新政策變化可留身份證信息和聯系方式等待反饋。
李寒蕾認為,今年尤其3月以來收到上述補稅通知的跨境投資者增多,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包括年度匯算清繳期窗口,我國反避稅政策加強、對資本外流管控強化,以及技術手段進步強化逃避稅監測、促進稅務合規等。高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學騰也認為,主要與個人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時間窗口相關。
根據個人所得稅申報要求,我國稅務居民需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個稅的匯算清繳,其中也包括申報上年的境外所得。李寒蕾進壹步表示,2025年3月恰逢申報期啟動,稅務機關同步開展“伍步工作法”(提示→整改→約談→稽查→曝光),對未申報者集中追繳。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