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 格力不用海歸:從精英到"間諜",中國留學生成時代犧牲品?

???????
4月22日,中國格力電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成功連任董事長的董明珠語出驚人。她穿著黑西裝,坐在台上談到人才標准。她說:“(格力)絕不用壹個海歸派,因為海歸派裡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留學歸國的人在中國被稱為“海歸”。疫情後這個群體人數急增,根據中國科技部的說法,2021年回國的人超過100萬。
這段只屬內部會議的講話後來被傳到網上,24歲的張妮(化名)聽到後感到“非常驚訝”。她剛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回國,成為海歸不到半年,現在在壹家外媒工作。
張妮坦白說,“我不在意去不去格力”,讓她詫異的是企業的變化。
中國壹直有不少民族品牌,格力是其中壹個。它的口號“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是張妮從小就聽的廣告詞。“從回力鞋開始,(企業)之前只是強調民族性,但是現在說不喜歡可能跟國際沾邊的東西,”她想不通——雖然近年地緣政治緊張,但格力不是華為,核心技術沒那麼敏感,為何要防范間諜。
壹種聲音認為董明珠是在“自保”。網絡上有人整理,格力在2023年經歷兩宗泄密事件,泄密者均有留學背景。
可官方媒體不這麼看:《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斥董明珠“污名化海歸”;《新京報》也指董“背離常識”,是對海歸的“極大冒犯”。另外也有人認為,董只是“捅破了窗戶紙”——近年國企、體制內不招留學生的消息不脛而走。
董的說法如何解讀,各有看法。但崔大偉(David Zweig)覺得重點在後面壹句:“最好就是安全、be safe(小心壹點)!像董說的:我們不知道他們(海歸)是不是特務,那不知道,最容易就是不用他。”
崔大偉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榮休教授,研究中國海歸有30年。他對BBC中文表示,中國近年不斷強調國安,董能說這樣的話,“肯定代表壹部分人的觀點”。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開放留學。40多年過去,從被稱呼為“精英”,到被懷疑是“間諜”,中國對留學生的態度顯然發生了變化。今年48歲的高鵬,是壹名在德國留過學的海歸。他向BBC中文感慨,“可能你往前推拾年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在他看來,在地緣政治對立的當下,留學生無奈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中國格力電器集團董事長董明珠。
“大家都希望去美國看壹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根據全球化智庫(CCG)《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3-2024)》數據,留學人員從1978年起為計,累計超過800萬人。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