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中國到泰國:中國家長們真的能躺平嗎?




近幾年,帶孩子去清邁讀書成了壹些不願雞娃的中產家庭的選擇。之所以選擇清邁,「實惠的學費」是重要的原因之壹,而另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教育本身——家長們選擇清邁,是想「練英語」、「作為去歐美的過渡」,想「逃離國內教育的內卷」。

但隨著來自中國的家庭越來越多,清邁的教育生態也在發生壹些變化:壹位在泰國的網友做了統計,截止到2025年,清邁有30多所國際學校,而來自中國的學生,則是這些學校最重要的生源之壹。

我們訪談了4位正在或曾經陪讀於清邁的中國家長,他們聊起消退的「英語語言環境」,聊起仍日益增多的補習,聊起中外教育體系下的文化差異,也聊起教育的亙古難題:幾乎每個家長來清邁都是為了「不雞娃」,卻又害怕孩子「躺得太平」。外部條件不斷變化,家長們還在試圖找到壹個平衡點。

現在的清邁是否還符合中國中產家長們的期待?他們如何應對教育與生活發生的變化?他們仍在尋找什麼?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如果你本就焦慮,

清邁不壹定能治好你的焦慮」

@魚太太,江西人,大女兒14歲,小女兒10歲

我們是那種很有旅居優勢的家庭,結婚不到兩年,我和老公就都辭職了,他炒股票和期貨,我做網店全球購。生了老大後,全家半年壹遷徙,南昌做大本營,冬天去瓊海過。

老大上幼兒園時,這種遷徙模式問題不大,臨近幼升小,就不得不找個城市、找所學校安定地生活了。我那時的擇校標准就兩條,壹是氣候要溫暖,贰是不上公立學校,因為我不想孩子接受我小時候那種背誦、抄寫、反復計算的教育。

2016年,我和老公無意中看到壹條公眾號推文,說泰國清邁有很實惠的國際學校。我倆就飛去清邁考察,兩個月後就舉家遷到清邁了,我選擇了當地壹所學校,兩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才不到10萬人民幣


很多人說中國人是近幾年才湧入清邁的,我看不是。到清邁的頭壹年,我去看我女兒班級門口的名單表,壹個壹個點漢語拼音名字,感覺班上已經有至少半數是中國孩子。後來聽更早來的陪讀家長說,2012年《泰囧★w嫌澈螅迓醯鬧泄司兔腿歡嗔似鵠礎

但那會兒成文的經驗少,我們初來乍到,凡事都要靠自己摸索。很多生活差異都要習慣,清邁沒有天然氣,家家戶戶用液化氣罐。水電費單子每月寄上門,沒能按時繳費,我們家被拆過壹次水表。開車成了右舵,還要學習壹個很有趣的規定,如果擋著別人的車了,就在熄火後掛空檔,方便別人推車。

孩子們比我們適應得快。老大當時5歲,英語基礎基本為零,在新學校的語言強化班呆了3個月後,老師允許她轉回普通班。老贰才1歲多,沒斷奶,連話都不太會講,送去pre-nusery,幾乎是把英語當成母語在學。

新學校的評分體系很復雜,拿英語語言文學這門課來打比方,有2到4個不同的打分項,比如分析能力、演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每個打分項滿分8分,合成的總分滿分是7分。我自己是挺喜歡這個評分體系的,它很科學,把孩子的長處、短板分得很清。像我女兒因為來清邁太早,中文閱讀的小分壹直不高,但她自信開朗,中文演講總是高分,那中文這門課的總分就不會太低。等於說是變著法地認可每壹個孩子的努力。

當然也有更直觀的標化考試。上小學後,孩子每年都參加MAP全球統考,每個考生會知道自己的排名,但不知道別人的排名。成績可以被比較,但這種比較不發生在兩個具體的同學之間。這也讓我很觸動,你只知道自己的位置,只和自己比,這是我想讓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初衷之壹。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壹頁1234...8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