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常委却可直达"天听" 外企都想找他

何立峰:在华美企绕不开的中国经济守门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访问北京时,有一个人她尤其想见,那就是何立峰,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人物之一。

耶伦当时尝试说服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其制造业政策。在这项政策的主导下,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商品充斥全球市场,损害了全球其他企业的利益。而通过何立峰,信息可以直达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正因为如此,等待拜会何立峰的跨国公司高管排起了长队。其中许多高管都与耶伦有同样的顾虑,但仍然想在中国做生意。

在中国,有一些高层官员专门负责与外国人打交道,这个角色在外交圈被称作“蛮夷协调人”(barbarian handler),何立峰便是最新一个承担这种角色的官员。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着力发展经济,一个又一个的“蛮夷协调人”利用个人魅力以及政治手腕和技术专长,对外阐述中国的优先发展目标,同时也在吸引中国迫切需要的外国投资。这个带着戏谑意味的表述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原文化,几百年间中原王朝都带着怀疑的眼光、甚至是轻蔑的态度对待外国人,称他们是“大鼻子”或“蛮夷”。

而对何立峰来说,他面对的挑战是,与之前那些游走于西方政界和企业高管之间的中国官员不同,从他的履历来看,他几乎没有管理贸易摩擦或向外国投资者示好的经验。他之前在海外的时间很少,不会说英语,而且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国家发改委以及在地方负责具体事务。



2023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晚宴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美国企业的帮助,以缓解双边紧张局势。在峰会场外,习近平还同商界领袖进行了会晤。图片来源:ASSOCIATED PRESS

何立峰在一年半前成为主管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副总理,他最初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现在基本成为了为中国经济架设“围栏”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交给他的任务不是欢迎外国投资,而是作为守门人,保卫中国制度免受西方的影响。

但在何立峰任内,中国经济逐步恶化。随着中国大举发展制造业,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而且跨国公司越来越担心,投资中国的后果,就是被自己扶持起来的本土竞争对手挤出去。今年,海外对中国工厂、商店和其他硬资产的投资锐减了3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转变,毕竟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外国资本投资的热土。

在外资纷纷撤离的情况下,考虑到贸易战和经济长期停滞的风险,何立峰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现在,这位69岁的中共高级官员别无选择,只能设法与西方接触。


心腹助手

何立峰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于1980年代中期在厦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经济特区,当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厦门尝试降低税率及简化行政程序。

何立峰的工作是帮助当地吸引外国服装和电子产品领域的企业家到厦门设厂生产出口商品,这些企业家很多祖籍都在中国。

有一天,何立峰接到了厦门市委书记的一项特殊任务,要他去协助一位新上任的副市长:习近平。

当时30岁出头的习近平还是政坛新手,还没有站稳脚跟。据了解两人关系的中共内部人士透露,习近平觉得何立峰是一个政治盟友,两人很快一拍即合。

2008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副主席,这标志着他可能会成为中国下一任领导人。不久后,何立峰调任北方城市天津,靠近习近平在北京的权力中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