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绿皮书
![]() |
照护失智妻子11年的哈佛教授:生活没有胜利可言 2025-11-14 2020年初冬,《照护》中译本出版,我买来看了,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凯博文的名字。此前,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已有《道德的重量》《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疾痛的故事》《重新想象全球健康:导论》,在他出版的四十多本英文著作和编著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有的署名是中文名凯博文,有的是英文名直译阿瑟·克莱曼。后来他告诉我,八十年代初期,他在上海的旧书摊看见自己那本研究台湾的书被译成了简体中文,封面上作者的名字是别人。凯博文是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领域的代表人物,作为精神病学与医学人类学教授,他在哈佛大学任教逾四十年,近十多年来,他更多地以一名家庭照护者的身份出现在公共视野,讲述他照护阿尔茨海默病妻子十年所遭遇的私人痛苦,以及一种普遍的越来越严峻的制度性困境。2025年春天,在义乌,我无意中听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张乐天教授说起,他和人类学系的潘天舒教授主编了一套人类学丛书,其中有一本是凯博文的《道德的重量》。2007年,凯博文携病情较重的妻子琼来上海,在同道们的帮助下,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十几场讲演和授课。张乐天教授的夫人沈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琼已经失明,也不能与人交流互动了,但凯博文会低声地给她解释来到面前的很多东西。沈老师见过一些轻视农村妻子的名教授,她问凯博文,你为什么要这样照顾她?凯博文说,妻子这样照顾了他36年,她生病了,他才有机会照顾她。我还没有见过凯博文,但已经听人说起他的不少事情。那种赞许或敬重的语气,自然有智识上的成就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力,但更多的,只能是出自人格层面的魅力。有两个星期,那本《道德的重量》(What Really Matters)作为睡前读物,我仔仔细细地读了两遍。我知道这里的“道德”不是离我们的脑子更近的鲁迅讲的“仁义道德”,而是更接近康德讲的“道德律”,是那种人必须严肃对待的东西,是决定一个人本质性存在的东西。读这本书的过程,是凝视不同的人的道德深海的过程。两个月后,我有了随访凯博文的机会,他在深圳出席第九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给医学人文领域的青年人才做培训。在深圳的一个星期,我基本上跟着他的车跑完每个疯狂的行程。他对任何问题有问必答,即使问题犀利,或者不吉利,他也是心平静气地给出从不敷衍的答案。回看对谈录音、视频、讲演材料,以及能找到的他的书,这个过程持续了挺长时间。我听见自己那些天已经像他身边的学生们一样,习惯了称呼他为阿瑟,而不是凯博文教授。为了维护这种心理上的亲近感,等到写稿时,我也采用了阿瑟·克莱曼。在琢磨和理解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这种感受:阿瑟·克莱曼是硬汉海明威所赞许的“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那种人。至爱突然患上不治之症,这当然是人生的无常本质给予他的一记重拳。他一开始就知道,这场投入整个后半生的较量,没有任何胜利可言。这蕴含着人性光辉的照护精神,就是他十年反抗的拳法。越是深入了解这个人,我越是相信,不管无常的生存本质在他那儿幻化出何种残酷的外在表现,他都会调动自己的一切人性特质,积极而有为。他没有被打败,还走到了公共空间,勇敢地讲述私人痛苦,他每年自费来中国,通过言说和行动活跃在一个个公共空间,以此为契机,寻求制度性的改善,为身处同样困境的人群提供理性的认知和心灵的抚慰。我甚至想象过,如果他无常的危机不是阿尔兹海默病,而是失业,失独,是抚养自闭症子女,是在非洲工作时感染了艾滋病,是被驱逐出自己的国家……那么,他研究和写作的这本书就不会是《照护》,而是关于那些困境的。他面向讲演和对答的人群,大量访谈和联结的人群,也不会是目前这些人,而是在那些困境中挣扎的人。阿瑟·克莱曼八十多年的生命是一片浩瀚的深海。我尝试舀出一瓢,从可能的逻辑的层面,回答他何以成为他。同时,我也希望提供些许改善人的境况的智慧闪光。 |
| 世界名校地震:数百名申请者学历造假 2025-11-04 刚刚过去的申请季,从事留学咨询行业10年的庄培鑫常常接到电话,有的来自学生,有的来自家长,他们在电话里说申请香港(专题)高校的压力太大了。 |
|
![]() |
哈佛教授居家照护患病妻子11年:把私人痛苦活成公共的光 2025-10-16 2020年初冬,《照护》中译本出版,我买来看了,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凯博文的名字。此前,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已有《道德的重量》《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疾痛的故事》《重新想象全球健康:导论》,在他出版的四十多本英文着作和编着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有的署名是中文名凯博文,有的是英文名直译阿瑟·克莱曼。后来他告诉我,八十年代初期,他在上海的旧书摊看见自己那本研究台湾的书被译成了简体中文,封面上作者的名字是别人。 |
| 为什么说不能让东北人当翻译?根本压不住 2025-09-19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为沟通架起桥梁,也是一片土地凝结出的精粹,养育着无数野生艺术工作者。 他们从未停止对表达本身的挖掘,以高超业务能力击穿客观障碍,完全拿捏交流的关窍。 |
|
| DIY上岸哥大和剑桥,我或是全网第一个 2025-07-30 大家好,我是Ben,今年刚DIY拿到美国藤校哥大和英国剑桥大学录取。 |
|
| 和朋友在一起真的大补 保你"长命百岁" 2025-03-12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想和朋友出去吃顿大餐; |
|
| 《哪吒2》成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总票房会破100亿吗? 2025-02-07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星棋 爱看电影的小孩都是天使 |
|
| 华人海外的"苦难史"?"唐探"捅出来的一些事 2025-02-02 看完《唐探1900》,就有种强烈的冲动写一篇。 |
|
| 没必要一想到《排华法案》就觉得屈辱 2025-02-02 看完《唐探1900》,就有种强烈的冲动写一篇。首先要说,一部电影,如果它描述的某个东西是真实的,这个东西它肯定带着一种“复杂性”。电影里周润发扮演的白轩龄就是个很复杂的角色,他广东人,去美国当华工,淘过金,参加过太平洋铁路建设,一起去的兄弟基本都死光了,他修完铁路后留在美国唐人街继续打拼,通吃黑白两道业务,有手段有能力,既迷信又相信奋斗,而且辩才了得。 |
|
| 禁忌神片!32岁中国大叔痴迷15岁法国少女! 2025-01-27 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
|
![]() |
研究发现,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家人,竟然是真的 2024-12-25 点开标题,某些人心里,是不是已经浮现出自己好姐妹好兄弟的名字? |
| 剧版《哈利波特》将开拍 沈腾竟成热门候选人? 2024-12-21 自从流媒体巨头HBO宣布将要制作剧版《哈利·波特》后,选角始终是全球哈迷们最关心的问题。 |
|
![]() |
闹剧、悲剧和喜剧交替上演:用24组词回顾2024年 2024-12-20 青年志用24组词回顾了2024年。这一年,青年人在“没力气”和 “还有点力气”间反复横跳。闹剧、悲剧和喜剧交替上演,愤怒退场,接棒的是解构一切的抽象。 |
| 习"宏伟计划"明年收官,准国务卿鲁比奥发话 2024-12-14 十年前,中国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试图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高科技制造业强国。但这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美欧等国对不公平竞争的担忧,第一届川普政府更是将该计划作为其对中国实施“301条款”行动的重中之重。 |
|
| 《中国制造2025》十年收官,名亡实存? 2024-12-14 十年前,中国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试图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高科技制造业强国。但这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美欧等国对不公平竞争的担忧,第一届特朗普政府更是将该计划作为其对中国实施“301条款”行动的重中之重。为了减少国际压力,2018年前后,《中国制造2025》逐渐淡出了中国官方的叙事,但中国看上去并未放弃,只是改换了名称继续推进这项计划。 |
|
![]() |
"上四休三"却减薪 中国企业降本增效新招? 2024-08-22 “上四休三”却减薪,中国企业祭不裁员“降本增效”新招? https://t.co/ZY9tQrs7O0—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August 22, 2024 |
| 填志愿上万元,张雪峰和AI们一起制造了多少焦虑 2024-06-06 高考在即,今年全国将有1353万名学子在几天后奔赴考场,刷新了历史新高。不过,这并不是这场冲刺的终点。报考路上,还有许多等着和他们做生意的人。 |
|
![]() |
在台流亡藏人困境:不被看做自己人 2024-04-18 在今年3月10日的“西藏抗暴日65周年”纪念日,像往年一样,在台藏人福利协会、西藏青年会等藏人组织和台湾民间NGO在台北举行了一场游行。数百人的队伍从捷运忠孝复兴站出发,沿途游行、高喊口号,在国父纪念馆外磕长头、默哀,在中国银行台北支行前表演街头短剧,最后在信义无烟示范广场以演讲和静坐为活动划上句号。 |
| 了解本届奥斯卡,从这十部提名影片起(图) 2024-03-12 随着各种前瞻奖陆续出炉,第96届奥斯卡的主要奖项结果呼之欲出。其中最可能获得本届最佳影片的《奥本海默》,恰好是2017年第90届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和2018年第91届最佳影片《绿皮书》以来,又一部在中国几乎同步上映的奥斯卡热门影片。 |
|
![]() |
农村老人:不去养老院,也不想做子女的拖油瓶 2023-12-20 2016年,是陈杰父亲去世的第二年。这一年,陈杰兄弟三人开始共同承担照顾78岁老母亲的责任。彼时,老人的精神很好,身体也还算硬朗,会在家里种一些菜,还能把家里打理的干净整洁,陈杰三兄弟都乐意照顾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