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怎么就成了孔乙己?(图)

关于 " 孔乙己 " 的讨论似乎没有经过特别的发酵,却以一种类似时代词典的方式,进入了微不可察的日常生活语境里,大学生为五千元的平均月薪叫屈,是观念里脱不下长衫;放弃白领工作去做体力活儿,则是勇敢脱掉了 " 长衫 ",各种活法,来来去去,总是有关 " 长衫 "。


这个词最开始出圈时,仅一句话,就足以俘获千万年轻人内心的强烈认同:

" 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可以开开心心进厂拧螺丝。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可以毫无负担地摆地摊 ……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幸福到万家》剧照

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自比孔乙己,代表学历、读书人身份的长衫,成了束缚求职广度的枷锁。

很多时候,自嘲是一种有意或无意识的生存手段,是一种认知层与环境的磨合与部分妥协。

" 脱不下来的长衫 ",也许并不止代表精神上的束缚,也代表不妥协的那一部分,与曾经流行的 " 丧 " 文化、" 躺 " 文化有类似之处:多少人一面自我调侃,一面继续奋斗。

而妥协,往往是介于他者评价与自我说服之间的一种动态概念。真正的妥协,是 " 自愿 " 当家庭主妇的农村女孩,即便被解读为 " 个人选择 "" 自由意志 ",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向不够理想的大环境的妥协。



近期引起热议的《我:毕业 5 年,存款 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

这么看,因无法找到工作而被迫失业,或自认为降低尊严与个人价值屈就的大学生们,是否同样应该被相信全然出于个人自由意志?

任何时代,个人选择都是离不开环境的,个人对内的自圆其说,与对外的解构和立场,都不该忽视大环境这缸浑水。


鲁迅在《孔乙己》里描绘的,是一个具体的、把人逼成 " 似人非人 " 的凉薄社会,而我们在现实中唱哀的,却更多是抽象而不准确的、所谓 " 眼高手低 " 的青年观念。

将对 " 孔乙己 " 的自喻和自嘲,全部归于个人的浅薄与短见,属实曲解了鲁迅的良苦用心。

现代社会的真正悲剧,是十数年苦读教科书,却仍然没能弄明白孔乙己真正的寓意,是孔乙己仍然可以被当做 " 再读已是书中人 " 来唏嘘自嘲。

可笑的不是孔乙己

评价一个虚构小说中的人物,不可能脱离作者来谈论。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旧式社会的注脚,也是注定要随着旧时代消逝的人物,但对于孔乙己,鲁迅的态度,怜惜是大于嘲讽的,是 " 哀其不幸 " 大于 " 怒其不争 " 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