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染后没敢告诉爸妈 但视频通话

  


  现场图

  5月初的一天,徐汇区华泾镇党委副书记毕信仁向记者发来一条微信,“刚刚遇到馨宁公寓的志愿者小天,觉得非常内疚,她在临港方舱也做了志愿者,现在宽慰我说她‘没事’,搞得我眼泪要掉下来了。”

  微信中提到的志愿者“小天”名叫马怡文,是一名“85后”结构工程师,也是本轮疫情中华泾镇第一个封控小区馨宁公寓的志愿者。1个多月前,她因感染新冠住进了临港方舱医院,在完成治疗、回到小区后,她选择继续在志愿者岗位服务,让镇、居委干部和居民都很感动。

  记者采访马怡文是在工作日的晚上8时。在此之前,白天她要忙于本职工作,还要安排楼内志愿者班次、为居民送快递、到居委会领取物资;深夜10时后,她往往是负责最后“扫楼”、做消杀、为大家收取垃圾的人。只有晚饭后这段时间,她大致能确保自己的“空闲”,但也保不准居民遇到困难,在群里呼唤她。

  

  现场图

  讲述人:马怡文,结构设计师,徐汇区华泾镇居民

  我出生于1986年,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在西安生活到大学毕业。可能的确与上海有缘,我的第一个工作offer就来自上海。2009年,刚毕业的我来到这里,一晃已经13年。

  住进馨宁公寓是一年前,这是一个公租房和动迁房混居的大型小区。我们楼里大多是租住在这里白领和“新上海人”家庭。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次疫情,我们小区3月10日就出现了第一例阳性病例,开始为期14天的封控。


  半夜翻封控楼垃圾,只为找到居民的医保卡

  我做志愿者也是从那时开始。当时,上海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核酸筛查,我们小区做核酸时,并没有很多高效的组织方法可以借鉴。我负责统计楼里的居民信息,但第一天我就发现,280多人在微信群里一条条地接龙报数,“爬楼”统计需要很多精力,还容易出现遗漏。

  于是,我自告奋勇设计了一个腾讯文档,通过一对一发微信、打电话给,采集居民信息后录入到表格中,再上报给居委会。很快,小区其他楼栋也采用了我的方法。为什么要一对一地跟邻居们核对信息,而不是所有人编辑一个表格?这其实是为了保护公租房住户的个人信息。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