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子女带娃"老漂族"安全感从何而来

  上海傍晚的街头,老人接小孩放学 (江子艺 摄)


  前年,姥姥还做了一个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她没有告诉任何亲戚朋友,期间跑前跑后照顾她的只有小芋的爸爸,“北京谁也不认识,没必要说啊,要是搁沈阳,你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家里人指定来得屋里都装不下。”

  像嘟嘟奶奶那样, 能在北京找到社交场所,加入遛娃小团体的老人并不多。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曹艳梅等人2017年完成的《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融合服务研究》就发现,一方面,随迁老人基本没有经济融合的需求,另一方面,随迁老人文化与心理融合有待提升。随迁老人出于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对迁入地生活产生一定的隔阂,甚至鲜少出户,成为社区中的“隐形人”。

  据调查,四成北上广深的受访老漂族在流入地的朋友不超过5个,只有14.72%的老年流动人口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感觉到本地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的比例仅有8.37% ,80.1%的老年流动人口没有参与社区活动,绝大多数老年流动人口迁入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强。

  

  高家园小区花园里带娃的老人,一般爷爷和姥爷难以参与婴儿期的带娃任务(小明 摄)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深圳市,有“孤独”、“失眠”、“疲惫”等感受的随迁老人比例均超过四分之一。在这次我因为采访接触到的几个家庭中,没有发现哪位老人有明显的精神问题,但随迁老人因为不适应城市生活、家庭矛盾、育儿负担而抑郁,不得不再次离开子女的情况却常常能见诸报道。

  被独自留在珠海的Minnie爸爸,每天都要打电话给她,很细碎地向她汇报自己在大女儿家一天都做了什么。有时候也常说身体这里疼、那里疼,但是当Minnie仔细询问情况,打算带他去做检查的时候,又发现没有什么问题。Minnie说:“我觉得我爸就是希望被关注,被关心一下。”

  安全感与老年生活


  异乡除了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还有更加显性的异地就医问题。以北京为例,国家卫计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3%的流动老人参加了医保,但其中97.8%的老人的参保地点不在北京,面临着医保异地报销难题。好在2017年9月,全国范围内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开始实施,为许多老人减少了返乡看病的奔波之苦。

  但Minnie的爸妈没有医保异地转移的机会,他们并非城市退休职工,只能使用广东省通用的城镇医保,每年交200多元,即使在韶关老家,也只报销一半住院费,无法报销门诊。Minnie给他们买了一些商业保险,但老人们年纪大了,合适的险种并不多,理赔门槛也比较高。前年Minnie爸爸在珠海看胃病做肠镜胃镜,就全程自费。

  

  苏州,老人在街上带孩子遛弯 (江子艺 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