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柴静让5公里内不要开车 可能吗?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一部出色的全社会科教记录解说片(全世界此前也没有这样的片种)。虽然YYP这两天和公司同事身在台湾旅游,也用了两晚时间,花了2个小时仔细看完。这部片一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或痛处,所以各种人会有各样反应,当中会有拼死反扑的,也会有勇于改变的。


  

  YYP没有什么利益受害到需要拼死反扑的程度。片里唯一对YYP有比较直接影响的,是私家车对大气的污染。片中数据:北京31.1%的PM2.5来源于机动车,34%的北京人在开车(与之对应的是东京只有6%的人开车,90%的人乘公共交通),其中5公里以内开车的占44%,12%的人在2公里以内开,7%的人在1公里以内开。这组数据说明,让人们通过少开车减低排放是有可能的。

  柴静说她自己家里有辆车,除了老人小孩机场医院基本不开。她先生骑车上下班。她虽没有明摆着呼吁大家有车别开,但至少她“身体力行”,随后就有知名人士在微博上跟进回应,说自己决心今后5公里的距离内不开车。

  YYP认为柴静的片子做得很出色,也被打动和启发了。但我会响应“5公里以下不开车”这个号召(假设有)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

  我承认,我就属于那类短距离也要开车的人。别说5公里了,如果在家里,老婆让我去小区的超市买包盐,距离不过1公里,我也会想方设法开车去。如果这时车就停在楼下不远处,开出去回来时还有车位停,开去的那地方又比较好停车----满足这几个条件,我就会开车。


  为什么我这么懒?其实我不是懒。我愿意去健身跑步,跑3千米也不会叫累。但开车的最大好处,是省时间。1公里距离的出行,来回走路需要多少时间?起码20分钟吧。而开车,算上热车和停车,5分钟足矣。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开车的前提是停车方便,如果找车位很难,我也不会开车去,因为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

  因此,开车与否,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时间效益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绝大部分人买车的最根本原因。上下班自己开车,总体上还是比乘坐公共交通更快、更省时间的。除非你所走的路线开车会很堵,坐地铁算上等车步行的时间仍然比开汽车快,那就值得坐地铁。

  不但是日常短途,其实长途出行也一样。我常常觉得一个人开长途车,不仅不环保、性价比低,而且很累很费神。从省钱省力的角度,个人出行当然乘坐公共交通更好。但实情两者体验却有很大差异:以我经常奔走的广州、深圳两地为例,从我广州公司到深圳公司有两种方式:高铁(其中需要地铁和出租车接驳)、自己开车。我亲身体验多次,计算门对门的时间,坐高铁要3个半小时,而自己开车只需1小时45分钟。如果当天往返,意味着我的办事时间相差将近4个小时。4个小时对于我来说是有很大经济效益的,这效益高过我开车付出的过路费和油钱。算过这笔账后,我再从广州到深圳办事,都会优先选择开车。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国共话题访谈引热议 柴静《看见》在中国全面下架
    柴静没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边继续发问 柴静走出中央电视台舒适圈 成功转型自媒体人
    柴静: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柴静旧作《看见》在大陆多个电商平台突然被下架
    柴静对话为俄罗斯作战的中国雇佣兵:决定说出真实 中国观察:央视前记者芮成钢 柴静等 纷纷进军油管
    48岁柴静线上公开露面,整个人都变了样  (1条评论) 前央视主播柴静8年复出预告片遭禁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兄.昔.迄.仁] 2015-03-03 10:59
    难道计程车不算公共交通的一部分? 本帖属于观点正确,论据错误。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