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路可走"的人 下河去淘金
2025年11月1日晚,燕子河的气温已降到个位数。45岁的郭成福(化名)穿着下水裤站进河里,水没过大腿。他弯着腰,双手把着淘金盆,盆里是从河底挖上来的湿泥沙。按照淘金人的方法,他快速摇动手腕,随着力道和节奏的变化,碎石浮在上面,被水推着甩出盆外;随着淘金盆的推拉,那些沉在下层更细的砂石被荡出盆沿,河水吞掉那些灰黑色的颗粒。
郭成福盯着的,是密度最高、沉在最底部的金砂。
郭成福算是新手,干这行不到半年。那天晚上,他8点半下河,一直摇到第二天凌晨3点。五分钟左右一盆,每盆二十多斤的泥沙,被他一遍遍端在手里。他最终只摇出1克金子,“有点失望”。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摇了六个多小时,换来的只有这么一点。他听说,在同一条河里,有人曾一盆就淘出5克,那是他始终未碰上的好运气。
当晚在燕子河下水淘金的有四五十人,岸上看热闹的更多,足有几百人。郭成福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人,距离他淘金的康县燕子河有一百多公里。十多天前,他就听人说燕子河那边“金多”,随便摇一盆都会有,为此他特意赶到当地,但因自己是外地人,不敢下河去淘。随着人越聚越多,燕子河的淘金消息从圈内传到圈外,随后被媒体关注。
周边商户反映,这种情况年初就出现过。中间虽被叫停,但近期当地启动河道清理工程,白天挖掘机施工、夜里停工,淘金的人又回来了。11月7日,康县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已再次禁止淘金,“现在河里已经没人淘金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燕子河流域,勘探资料显示砂金储量约1.2吨,可采部分约300公斤。按每克900元计算,理论价值可达2.7亿元。近几个月,燕子河之所以引来民众淘金,就是因为河道清淤时挖机把河床下面含金的砂砾层翻了出来。“泥沙里找生活”
郭成福刚开始淘金时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哪条河里有金、哪条河里没有,只能一边跑一边学。今年光是这样“瞎跑”,车就开了一万多公里。
第一次到河里淘金时,他甚至不认识金子。凡是河里偏黄的东西,他都往瓶子里装,黄色的石头也不放过。有一次,他在河边遇到一对从陕西汉中过来的淘金夫妇,对方向他打听成果,他把瓶子拿给人家看,对方瞄一眼就说:“这些都不是金,扔了吧。”郭成福有些失望,跑了那么多路、翻了那么多山,淘的却不是金子。

2025年,甘肃陇南燕子河,有民众下河淘金,当地开展了“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动”。
差不多一个多月后,他才第一次摇出真正的金子,一粒很小的金点,“像牙签头一样大,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在盆里就能看出是金”。郭成福记得当时那种喜悦的感觉,“终于淘到金了,虽然就那么一点点金,但感觉到那是自己的财富”。
对郭成福来说,淘金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去路。2025年5月,他在网上买来淘金盆,开始沿河摸索。
在此之前,他包了11年工程,工程款被久拖难要回来,只能停下来。之后转去养猪,五年里除第一年赚到十万元,其余每年都在亏,外债累计五十多万元。家里三个孩子,大的十六岁,小的才六岁半,日常花销全压在夫妻俩身上。今年他停了养猪,外面的工也不好找,他念书不多,又从没给人打过工,觉得眼下只剩淘金这条路可走。
在郭成福眼里,淘金谈不上体面。他说,他遇见的淘金人的境况其实差不多,并不是不愿干别的,而是能找到的活挣得少,难以撑起一家人的开销。他认识的人里没人做这行,“只有无路可走,才去淘金,才去泥沙里找生活。哪怕有一点能维持生计的活,都不会干这个”。
更让他难以跨越的是心里那道坎,他说自己过去好歹也是个老板,也曾有过“高朋满座”的高光时刻,如今却要靠淘金谋生。他记得自己第一次下河时,特意挑没人注意的角落,总觉得周围有人在看自己笑话。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郭成福盯着的,是密度最高、沉在最底部的金砂。
郭成福算是新手,干这行不到半年。那天晚上,他8点半下河,一直摇到第二天凌晨3点。五分钟左右一盆,每盆二十多斤的泥沙,被他一遍遍端在手里。他最终只摇出1克金子,“有点失望”。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摇了六个多小时,换来的只有这么一点。他听说,在同一条河里,有人曾一盆就淘出5克,那是他始终未碰上的好运气。
当晚在燕子河下水淘金的有四五十人,岸上看热闹的更多,足有几百人。郭成福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人,距离他淘金的康县燕子河有一百多公里。十多天前,他就听人说燕子河那边“金多”,随便摇一盆都会有,为此他特意赶到当地,但因自己是外地人,不敢下河去淘。随着人越聚越多,燕子河的淘金消息从圈内传到圈外,随后被媒体关注。
周边商户反映,这种情况年初就出现过。中间虽被叫停,但近期当地启动河道清理工程,白天挖掘机施工、夜里停工,淘金的人又回来了。11月7日,康县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已再次禁止淘金,“现在河里已经没人淘金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燕子河流域,勘探资料显示砂金储量约1.2吨,可采部分约300公斤。按每克900元计算,理论价值可达2.7亿元。近几个月,燕子河之所以引来民众淘金,就是因为河道清淤时挖机把河床下面含金的砂砾层翻了出来。“泥沙里找生活”
郭成福刚开始淘金时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哪条河里有金、哪条河里没有,只能一边跑一边学。今年光是这样“瞎跑”,车就开了一万多公里。
第一次到河里淘金时,他甚至不认识金子。凡是河里偏黄的东西,他都往瓶子里装,黄色的石头也不放过。有一次,他在河边遇到一对从陕西汉中过来的淘金夫妇,对方向他打听成果,他把瓶子拿给人家看,对方瞄一眼就说:“这些都不是金,扔了吧。”郭成福有些失望,跑了那么多路、翻了那么多山,淘的却不是金子。
2025年,甘肃陇南燕子河,有民众下河淘金,当地开展了“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动”。
差不多一个多月后,他才第一次摇出真正的金子,一粒很小的金点,“像牙签头一样大,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在盆里就能看出是金”。郭成福记得当时那种喜悦的感觉,“终于淘到金了,虽然就那么一点点金,但感觉到那是自己的财富”。
对郭成福来说,淘金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去路。2025年5月,他在网上买来淘金盆,开始沿河摸索。
在此之前,他包了11年工程,工程款被久拖难要回来,只能停下来。之后转去养猪,五年里除第一年赚到十万元,其余每年都在亏,外债累计五十多万元。家里三个孩子,大的十六岁,小的才六岁半,日常花销全压在夫妻俩身上。今年他停了养猪,外面的工也不好找,他念书不多,又从没给人打过工,觉得眼下只剩淘金这条路可走。
在郭成福眼里,淘金谈不上体面。他说,他遇见的淘金人的境况其实差不多,并不是不愿干别的,而是能找到的活挣得少,难以撑起一家人的开销。他认识的人里没人做这行,“只有无路可走,才去淘金,才去泥沙里找生活。哪怕有一点能维持生计的活,都不会干这个”。
更让他难以跨越的是心里那道坎,他说自己过去好歹也是个老板,也曾有过“高朋满座”的高光时刻,如今却要靠淘金谋生。他记得自己第一次下河时,特意挑没人注意的角落,总觉得周围有人在看自己笑话。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在中国,"无路可走"的人 下河去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