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中共政坛,正在上演一出大戏
第四案是前中宣部副部长、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被羁押在中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景俊海是习家军骨干,2015年主导扩建习仲勋墓园为400亩“帝王级”生态园(超毛泽东规格),获习赏识升中宣部副部长,后任吉林书记,为31省唯一19届中央候补委员。2024年9月三中全会后突调人大退二线,唐靖远分析:因习军权旁落后,习家军被清洗,景俊海首当其冲。
- 习远平卷入:家族贪腐窝案曝光
这些案件的核心是习远平,唐靖远强调,方红卫案直接牵涉习远平利益链,姚立军曾求其“捞人”。习远平作为习近平弟弟,本应低调,却深陷贪腐,显示习家军“腐烂到根”。唐靖远说,习近平“保不住马仔,连弟弟都不一定保得住”,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暴露其权力基础的脆弱。
- 团派反扑 胡海峰“空降”传闻
最惊悚的是取代传闻,方红卫落马后,胡海峰(胡锦涛之子、民政部副部长)将空降西安任市委书记兼陕西省委副书记。蒋罔正披露,候选人中胡海峰排名第一,虽属“跳级”(副部升副省),但中共“破格”惯例下并非不可能。唐靖远分析,陕西清洗形成权力真空,习远平窝案施压党内,习近平被迫“战术退让”,让团派回潮,象征“非习系”复兴。这不仅是人事调整,更是派系再平衡,习“老巢”被断“龙脉”。
张又侠的“捧习”文章:权斗的暂时妥协?
就在广州活动的三天后,11月12日,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内容充满对习近平的吹捧,提及“习近平”4次、“习主席”16次,重提“军委主席负责制”,并融入“新时代新征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式术语。这篇文章引发外界热议:张又侠为何从“无视”习近平转向“狂捧”?是权力斗争失利,还是策略性示弱?
- 从“无视”到“称臣”:张又侠的180度转变
过去,张又侠多次展现对习近平的“平视”甚至“无视”。2025年3月人大闭幕式,他独坐不动,无视习近平离场;2024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绕过习近平直接会见张又侠,显示其在军方的实权地位。然而,此次文章却一反常态,充满忠诚表态,强调“防止两面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种转变令人费解。
时评人唐浩分析指出,张又侠的“捧习”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其在权力斗争中暂时失利,被迫“俯首称臣”;二是其有意低调,避免锋芒过露,掩盖军方实权。这篇文章选择在党媒《人民日报》而非军方媒体首发,暗示习近平的宣传系统仍具一定控制力,或为张又侠的妥协姿态。
- 推背图的阴影:习近平的迷信与猜忌
张又侠的文章还引发了对《推背图》预言的联想。习近平对古代预言高度迷信,尤其忌惮《推背图》第46象“有一军人身带弓,只言我是白头翁”的宫廷政变预示。此前,他因“弓箭”意象清洗火箭军,如今张又侠的“称臣”或为避嫌。然而,《推背图》第47、53象关于“关中天子”“田间第一人”的描述,却指向另一军委副主席张升民,其陕西武功县出身、火箭军背景及名字中的“弓”字,均可能引发习近平猜忌。唐浩推测,张又侠“称臣”后,张升民可能成为习近平的下一个整肃目标。
- 军方与文官的双重挑战
张又侠的文章虽表面“捧习”,但其缺席福建舰仪式、出席广州接见的举动,显示其仍在幕后操控权力分配。军方的强势不仅体现在架空习近平的军权,还通过清洗九名习家军上将(包括习近平亲信何卫东、苗华等)削弱“习家军”。与此同时,文官系统中蔡奇的缺席和宣传系统的松动,表明习近平对核心班底的掌控也在弱化。这种军方与文官的双重挑战,使习近平的权力基础岌岌可危。
中共权力斗争的深层逻辑与历史轮回
习近平的权力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共体制内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毛泽东晚年被架空,江泽民垂帘听政失败,胡锦涛军权旁落,无不显示中共体制的“绞肉机”本质。综合江峰和唐浩的观点,如今习近平重蹈前人覆辙,原因在于以下3点:
1.军权核心的脆弱性:中共政权以“枪杆子”立国,军权是领袖权威的基石。习近平通过反腐一度掌控军权,但张又侠等军方元老的崛起,显示其控制力已瓦解。
2.文官系统的离心倾向:蔡奇的缺席和宣传系统的松动,反映文官系统对习近平的忠诚度下降,党内派系矛盾激化。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 习远平卷入:家族贪腐窝案曝光
这些案件的核心是习远平,唐靖远强调,方红卫案直接牵涉习远平利益链,姚立军曾求其“捞人”。习远平作为习近平弟弟,本应低调,却深陷贪腐,显示习家军“腐烂到根”。唐靖远说,习近平“保不住马仔,连弟弟都不一定保得住”,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暴露其权力基础的脆弱。
- 团派反扑 胡海峰“空降”传闻
最惊悚的是取代传闻,方红卫落马后,胡海峰(胡锦涛之子、民政部副部长)将空降西安任市委书记兼陕西省委副书记。蒋罔正披露,候选人中胡海峰排名第一,虽属“跳级”(副部升副省),但中共“破格”惯例下并非不可能。唐靖远分析,陕西清洗形成权力真空,习远平窝案施压党内,习近平被迫“战术退让”,让团派回潮,象征“非习系”复兴。这不仅是人事调整,更是派系再平衡,习“老巢”被断“龙脉”。
张又侠的“捧习”文章:权斗的暂时妥协?
就在广州活动的三天后,11月12日,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内容充满对习近平的吹捧,提及“习近平”4次、“习主席”16次,重提“军委主席负责制”,并融入“新时代新征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式术语。这篇文章引发外界热议:张又侠为何从“无视”习近平转向“狂捧”?是权力斗争失利,还是策略性示弱?
- 从“无视”到“称臣”:张又侠的180度转变
过去,张又侠多次展现对习近平的“平视”甚至“无视”。2025年3月人大闭幕式,他独坐不动,无视习近平离场;2024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绕过习近平直接会见张又侠,显示其在军方的实权地位。然而,此次文章却一反常态,充满忠诚表态,强调“防止两面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种转变令人费解。
时评人唐浩分析指出,张又侠的“捧习”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其在权力斗争中暂时失利,被迫“俯首称臣”;二是其有意低调,避免锋芒过露,掩盖军方实权。这篇文章选择在党媒《人民日报》而非军方媒体首发,暗示习近平的宣传系统仍具一定控制力,或为张又侠的妥协姿态。
- 推背图的阴影:习近平的迷信与猜忌
张又侠的文章还引发了对《推背图》预言的联想。习近平对古代预言高度迷信,尤其忌惮《推背图》第46象“有一军人身带弓,只言我是白头翁”的宫廷政变预示。此前,他因“弓箭”意象清洗火箭军,如今张又侠的“称臣”或为避嫌。然而,《推背图》第47、53象关于“关中天子”“田间第一人”的描述,却指向另一军委副主席张升民,其陕西武功县出身、火箭军背景及名字中的“弓”字,均可能引发习近平猜忌。唐浩推测,张又侠“称臣”后,张升民可能成为习近平的下一个整肃目标。
- 军方与文官的双重挑战
张又侠的文章虽表面“捧习”,但其缺席福建舰仪式、出席广州接见的举动,显示其仍在幕后操控权力分配。军方的强势不仅体现在架空习近平的军权,还通过清洗九名习家军上将(包括习近平亲信何卫东、苗华等)削弱“习家军”。与此同时,文官系统中蔡奇的缺席和宣传系统的松动,表明习近平对核心班底的掌控也在弱化。这种军方与文官的双重挑战,使习近平的权力基础岌岌可危。
中共权力斗争的深层逻辑与历史轮回
习近平的权力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共体制内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毛泽东晚年被架空,江泽民垂帘听政失败,胡锦涛军权旁落,无不显示中共体制的“绞肉机”本质。综合江峰和唐浩的观点,如今习近平重蹈前人覆辙,原因在于以下3点:
1.军权核心的脆弱性:中共政权以“枪杆子”立国,军权是领袖权威的基石。习近平通过反腐一度掌控军权,但张又侠等军方元老的崛起,显示其控制力已瓦解。
2.文官系统的离心倾向:蔡奇的缺席和宣传系统的松动,反映文官系统对习近平的忠诚度下降,党内派系矛盾激化。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11月的中共政坛,正在上演一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