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买不起,中产看不上",迪卡侬的文案又"翻车"了
(图源:新浪微博)
这波涨价,让迪卡侬陷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穷人买不起,中产看不上”。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迪卡侬门店,你都能看到这种割裂的消费图景:左边是几十元的纯色T恤,右边是69999元的全碳纤维公路车。
这仿佛是迪卡侬内心挣扎的写照:既舍不得放弃大众市场的基本盘,又眼馋中高端赛道的高利润。


(图源:官网)
这背后,是迪卡侬对“薄利多销”模式的焦虑。2021到2023年,其全球营收增幅从21.3%骤降至1.15%。根据其2024年业绩报告,迪卡侬全球收入微增,利润却下跌15.5%至7.87亿欧元,创下十年新低。零售商的身份,似乎走到了瓶颈。
于是,在2022年首位女性CEO、拥有谷歌和宜家背景的芭芭拉上任后,一场“品牌重塑”运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换Logo、讲专业、上探高端,迪卡侬想撕掉“运动界优衣库”的标签,挤进中产的购物车。
但问题来了:中产凭什么买账?
有人说,中产消费,买的从来不只是产品本身。花5000元买始祖鸟,买的是“户外精英”的人设;排队抢lululemon,买的是“自律给我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些品牌贩卖的是故事、是文化、是情绪价值。
而迪卡侬给了什么?一件涨价后的抓绒衣,Logo没变,设计没变。在别人眼里,它和你三年前买的那件没什么不同。这种缺乏“身份赋能”的涨价,在老用户看来是“背叛”,在中产眼中则是“自不量力”。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迪卡侬正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该业务初步估值区间约10亿-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迪卡侬则以“不予置评”作回应。
“处女地”的文案争议,不过是这场转型困境的冰山一角。它暴露了迪卡侬更深层次的迷茫:在抛弃“平价”之后,它并未真正学会如何“讨好”中产。
当老用户因“被背刺”而转身离去,新用户又因“不够格”而驻足观望时,这场豪赌的筹码,或许正在被一点点耗尽。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这波涨价,让迪卡侬陷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穷人买不起,中产看不上”。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迪卡侬门店,你都能看到这种割裂的消费图景:左边是几十元的纯色T恤,右边是69999元的全碳纤维公路车。
这仿佛是迪卡侬内心挣扎的写照:既舍不得放弃大众市场的基本盘,又眼馋中高端赛道的高利润。


(图源:官网)
这背后,是迪卡侬对“薄利多销”模式的焦虑。2021到2023年,其全球营收增幅从21.3%骤降至1.15%。根据其2024年业绩报告,迪卡侬全球收入微增,利润却下跌15.5%至7.87亿欧元,创下十年新低。零售商的身份,似乎走到了瓶颈。
于是,在2022年首位女性CEO、拥有谷歌和宜家背景的芭芭拉上任后,一场“品牌重塑”运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换Logo、讲专业、上探高端,迪卡侬想撕掉“运动界优衣库”的标签,挤进中产的购物车。
但问题来了:中产凭什么买账?
有人说,中产消费,买的从来不只是产品本身。花5000元买始祖鸟,买的是“户外精英”的人设;排队抢lululemon,买的是“自律给我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些品牌贩卖的是故事、是文化、是情绪价值。
而迪卡侬给了什么?一件涨价后的抓绒衣,Logo没变,设计没变。在别人眼里,它和你三年前买的那件没什么不同。这种缺乏“身份赋能”的涨价,在老用户看来是“背叛”,在中产眼中则是“自不量力”。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迪卡侬正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该业务初步估值区间约10亿-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迪卡侬则以“不予置评”作回应。
“处女地”的文案争议,不过是这场转型困境的冰山一角。它暴露了迪卡侬更深层次的迷茫:在抛弃“平价”之后,它并未真正学会如何“讨好”中产。
当老用户因“被背刺”而转身离去,新用户又因“不够格”而驻足观望时,这场豪赌的筹码,或许正在被一点点耗尽。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穷人买不起,中产看不上",迪卡侬的文案又"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