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之死、伦敦集会与西方文明的转折点

查理·柯克的死亡,是一件极其悲伤的事情。但如同他所创立的组织“Turning Point”这个名字一样,他的离世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上周六,伦敦——这个曾经孕育工业革命的地方,今日却成了西方文化冲突的前线。数以万计的人走上街头,他们既是为了悼念柯克,也是为了发出怒吼。圣乔治十字旗和米字旗在空中飘扬,人群高喊:“我们要夺回我们的国家!”有的标语直白写着:“言论自由已死,查理·柯克安息吧。”空气中弥漫着愤怒与悲怆,仿佛在诉说一个文明的病灶。
活动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柯克在美国“转折点”活动上为一名13岁女孩提供人生建议。那种真诚与温情,曾感动过无数人,如今却成为遗响。罗宾逊告诉人群:“这是我们这一代最伟大人物之一。”随即,呼喊声响彻街头,人们齐声念出柯克的名字。
马斯克也在这一刻出现。他通过视频连线直言不讳:“左翼就是谋杀党。”他谴责左派对暴力的庆祝,警告英国正在滑向历史的危险边缘。那一刻,马斯克不仅是企业家,更像是一位公共良知的守望者。他不再只是造火箭、造汽车的人,他回来了。
然而,真正令人心碎的,是英国本身的堕落。这个国家曾经是现代文明的摇篮:蒸汽机、铁路、煤炭与钢铁改变了世界;洛克的思想点燃了自由的火种;《大宪章》和普通法传统奠定了法治的根基;丘吉尔的呐喊在黑暗中鼓舞了自由世界。我们年轻时读过的许多经典著作都来自英国,那个以理性与克制著称的国度,是保守主义的堡垒,是文明的灯塔。
但今天,英国却在自己人手中崩塌。政府打压言论自由,纵容少数裔犯罪,掩盖未成年少女遭系统性侵害的真相;非法移民被冠以“公平正义”的旗号,反而成了社会的特权阶层。左派鼓吹的所谓高尚价值,实际上正在瓦解国家的根基。法国的混乱,有其历史宿命;而英国的混乱,却是自毁长城。如今走在伦敦街头,看到的已不是英国,而是一个陌生而破碎的影子。
更可笑的是,那些自称“主流”的媒体,BBC、CBS、NBC,齐声把这样的集会贴上“极右”的标签。这个逻辑早已烂熟:只要是右翼声音,必然是“极右”;左翼集会再暴力、再混乱,也不会被叫作“极左”。媒体靠妖魔化对手为生,把“极右”和“法西斯”捆绑在一起,好像这样就能让所有异议者噤声。可讽刺的是,法西斯在历史上并非极右,而是极左的变种——国家主义、极权主义、消灭个体自由,和左派一脉相承。媒体既要掩盖这一真相,又要用标签去“杀人”。他们的报道,不是信息,而是武器。
于是公共辩论空间被污染殆尽。右翼主张的自由、

有限政府、守护传统,在他们的口中成了“危险”和“极端”;而左翼则自带光环,只要高喊几句“公平”“正义”,哪怕掩盖罪行、纵容混乱,都能被合理化。柯克的遇害被左派庆祝,他的追思却被妖魔化,这种双重标准,比任何口号都更赤裸地揭示了文明的衰败。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柯克之死、伦敦集会与西方文明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