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老漂族,困在养孩子的义务中




在一次因琐事和儿媳妇争吵几句后,50多岁的商英负气回了老家,留下一句“我下次来,如果你还甩脸子,不知道感恩,我就没有义务带孩子。”

2021年暑假,为了帮儿子儿媳照顾刚上学的孙子,商英从陕西农村赶赴西安,开启了老漂生活。三代人共同生活,矛盾逐渐凸显。除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外,商英还得适应儿媳妇的生活消费习惯。比如,“忍受”儿媳妇把衣服四处乱丢或者购买一万多元的化妆品等。

除了每天都忙得心里发慌,商英也感觉失去了自我,浑身不舒适。

回到家后,邻居问她为何突然回来,她只能以“住不惯”来搪塞。但只在老家待了几天,她又开始操心孙子的生活起居,计划着要重返“漂着”的生活。

“老漂族”是指从外地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2015年,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其中,照顾晚辈生活的老漂族比例达43%。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如果依旧按照2015年比例计算,中国老漂族超过1100万人。

他们是子女所在城市的陌生人。其中一部分老人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够用比子女更短的时间,熟悉一个社区、一个街道。但对大部分老人,老漂生活只是在退休的年龄,突然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以一个“尴尬”的身份,深度参与年轻家庭的劳动分工中。

在网络世界中,情况更糟,他们可能是陈旧生活习惯的维护者,是被吐槽的对象,是不得不“利用”起来,但又带来种种冲突矛盾、需要“对付”的家庭角色。《银发摆渡人》中写道:因为是陌生的城市,老漂族漂浮在“城市”,多数没有扎根感。他们是城市的外来者,有的老漂也感觉自己是家庭的外来者。

过去10年来,为研究老漂族现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陈辉在全国多地陆续入户深度访谈了100多名老漂族或者老漂族的家人,而商英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案例。2025年6月,他也根据自己对老漂族的研究写成了《银发摆渡人》一书。

陈辉说,老漂的命运具有时代属性。一方面,在城市生活中,大量异地定居的夫妻无法独立抚育孩子,老人出于代际责任,就需要站出来鼎力支持,在这个角度,老漂族是推动子女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因为老漂族的介入,家庭关系被重塑,许多家庭矛盾就此产生。调研中,有的儿媳妇因婆婆对自己私生活干涉,倍感委屈而短暂离家出走。


这种冲突来源于多方面,其中最显着的还是在育儿观念上的冲突。陈辉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年轻父母遵循精细化的育儿理念,但因为年轻人没时间,于是将这种高要求“转嫁”给老漂族“执行”,但老漂族从个人意愿或能力的角度,无法“执行”这些要求,冲突就此产生。

陈辉说,当下精细化抚育和教育内卷极大增加了家庭运行成本,大量家庭抚育教育需求超载、能力不足,而老漂族成为解决“孩子有人带,下班回家有饭吃”的最佳选择。但很多老漂族也不知不觉被困在婴幼儿抚育中,他们周而复始地为家庭辛勤付出,在和子女相处中委曲求全且缺少关爱,甚至憋出病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调研中,一位耗费10年时间为3个子女带孩子的老漂族感慨,给子女照顾孩子,是每个老人都要走的“长征路”。

融入

在调研中,陈辉发现,老漂族的一天具有高度重复性。小孩没上幼儿园时,老人需要兼顾带孩子、做饭、做家务,抚育强度非常大;小孩上学后,老漂族忙闲不均,早晚时间段,老漂族需要在早晚两个时段完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购买食材等高强度家务工作,其他时间则独留在家。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嘎子哥"谢孟伟账号被封,粉丝超千万... 深圳黄金料商卷千万跑路 数百商户血亏
    在美国养了八年孩子,感受到的利弊 泰国惊天大案!"逝者身份"卖千万? 多名官员涉案
    留美学生注意!这个行为千万不能做!会被遣返出境 孩子拴住了谁?只拴住了妈妈:剧中一秒,剧外自闭症母亲的一生
    熊孩子在海底捞火锅撒尿 父母判赔 孙菲菲自曝曾为挽救婚姻做亲子鉴定:他从不抱孩子
    长平:"70岁还是个孩子"——政治巨婴与巨婴国 一泡尿判赔海底捞220万,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