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車"到份額僅剩1%,韓系車在華銷量壹落千丈
北京現代的工廠籌備組進駐原北京輕型汽車公司廠區;10月,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12月,北京現代第壹輛轎車索納塔正式下線。僅半年左右,北京現代就完成了簽約、建廠、投產、下線等壹系列步驟,在當時被稱為“現代速度”。
隨後,途勝、索納塔、伊蘭特等車型憑借高配低價迅速走紅市場。2013年,北京現代達成年銷百萬的成績,所用時間之短創下合資品牌的紀錄。
輝煌過後,韓系車在華份額開始呈下降趨勢。而最為顯著的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薩德事件引發中國消費者的抵制,成為韓系汽車在華衰落的導火索。2017年,北京現代銷量81.6萬輛,同比下滑27.8%;東風悅達起亞銷量35.95萬輛,同比下滑45%。此後,受競爭加劇等多重影響,韓系頹勢再未能挽回。
2021年,這座創下“現代速度”的工廠被賣給了理想汽車。那壹年也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剛剛印發,新能源汽車產銷迎來飛速增長。
2023年的投資者日上,現代汽車宣布,要重組或是精簡中國業務,出售兩家在華工廠,並將在華車型陣容從13款減少到8款。時任現代汽車CEO的張在勳稱,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在2016年前壹直是“利潤奶牛”,但現在的中國對於韓國車企而言“風險巨大”,現代及起亞都在執行力和創新力更強的造車新勢力面前失去了競爭力。
壹名汽車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在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在“叁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上的技術積累不深,習慣通過堆砌配置來獲取客源;日系在前述技術上領先,但配置較少;而韓系車在當時剛好在贰者之間取得平衡——比國產車技術好、比日系車配置多,價格也不貴,因而受到不少青睞。但近年來,汽車行業步入電動化轉型,中國車企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日系、德系等合資車企則被迫順應競爭形勢增加配置、開啟降價,“原本處在中間的韓系就被擠沒了”。
李朗表示,目前購買其所在企業車輛的主要是叁類人:其壹是韓系車絕對的擁簇,其贰是喜歡韓國文化的消費者,“包括服裝都很韓流”;其叁則是有海外經歷的人士——他們更容易認可這個全球銷量領先的品牌。
官網顯示,現代汽車目前有10款車型在華銷售,其中進口旗艦SUV帕裡斯帝、氫能源車NEXO以及高性能N品牌下的ELANTRA N和IONIQ 5 N完全由現代中國負責,均銷量寥寥。
為人耳熟能詳的車型則在北京現代下銷售,目前有拾壹代索納塔、全新伊蘭特、全新途勝L、第伍代勝達、沐颯、庫斯途6款車型在售。
壹名合資車企內部人士認為,韓系車衰落的底層原因是,它在全世界都以性價比和信任感取勝。但在中國,這兩個特性都比不上中國品牌。“德國貨和日本貨,還有做工精細、質量特別好的特性,美國產品則是有創造力,比如蘋果和特斯拉。而韓系,從家電,到手機,然後到汽車,已經沒有產品牛逼了。”
2022年11月的北京現代20周年&H-DAY上,北京現代將2025年確立為“新能源品牌元年”,稱將在未來3—5年內構建壹款MPV車型、兩款轎車、叁款SUV車型的混動化產品矩陣,加快引入全球暢銷的現代純電品牌,2023年推出專屬EV車型,未來3年投放4-5款純電車型,2025年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達成年銷50萬輛以上銷售目標。
但直到今年,北京現代仍處於沒有純電車型在售的窘境。2020年,北京現代曾推出昂希諾純電動和菲斯塔純電動車型,均為“油改電”而來,目前已經停售。
銷量持續下跌之下,產能成了沉重負擔。出售給理想的1號工廠只是壹個開始,此後,正如張在勳所言,北京現代的工廠陸續出售或關停。2023年,隨著重慶工廠正式掛牌出售,北京現代在華僅余壹家工廠。
渠道同樣收縮劇烈。2013年,北京現代4S店數量超過700家,另外還有150家衛星店。而截至今年7月10日,據騰訊汽車《遠光燈》統計,北京現代目前能夠試駕的4S店共255家,其中北京僅剩3家。
在北京現代的官網上,“經銷商招募”赫然單獨列為壹欄。其上信息顯示,北京現代今年計劃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47個城市招募經銷商。
產品乏力、工廠關停、渠道縮減,過去的弊病已經積重難返,北京現代面臨著比大多數合資車企更加嚴峻的挑戰。
唯壹壹位中國高管壹年即離職,“我們不被信任”
韓系衰落的原因在於車型不夠好嗎?在於沒有跟上新能源浪潮嗎?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2002年7月,隨後,途勝、索納塔、伊蘭特等車型憑借高配低價迅速走紅市場。2013年,北京現代達成年銷百萬的成績,所用時間之短創下合資品牌的紀錄。
輝煌過後,韓系車在華份額開始呈下降趨勢。而最為顯著的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薩德事件引發中國消費者的抵制,成為韓系汽車在華衰落的導火索。2017年,北京現代銷量81.6萬輛,同比下滑27.8%;東風悅達起亞銷量35.95萬輛,同比下滑45%。此後,受競爭加劇等多重影響,韓系頹勢再未能挽回。
2021年,這座創下“現代速度”的工廠被賣給了理想汽車。那壹年也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剛剛印發,新能源汽車產銷迎來飛速增長。
2023年的投資者日上,現代汽車宣布,要重組或是精簡中國業務,出售兩家在華工廠,並將在華車型陣容從13款減少到8款。時任現代汽車CEO的張在勳稱,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在2016年前壹直是“利潤奶牛”,但現在的中國對於韓國車企而言“風險巨大”,現代及起亞都在執行力和創新力更強的造車新勢力面前失去了競爭力。
壹名汽車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在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在“叁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上的技術積累不深,習慣通過堆砌配置來獲取客源;日系在前述技術上領先,但配置較少;而韓系車在當時剛好在贰者之間取得平衡——比國產車技術好、比日系車配置多,價格也不貴,因而受到不少青睞。但近年來,汽車行業步入電動化轉型,中國車企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日系、德系等合資車企則被迫順應競爭形勢增加配置、開啟降價,“原本處在中間的韓系就被擠沒了”。
李朗表示,目前購買其所在企業車輛的主要是叁類人:其壹是韓系車絕對的擁簇,其贰是喜歡韓國文化的消費者,“包括服裝都很韓流”;其叁則是有海外經歷的人士——他們更容易認可這個全球銷量領先的品牌。
官網顯示,現代汽車目前有10款車型在華銷售,其中進口旗艦SUV帕裡斯帝、氫能源車NEXO以及高性能N品牌下的ELANTRA N和IONIQ 5 N完全由現代中國負責,均銷量寥寥。
為人耳熟能詳的車型則在北京現代下銷售,目前有拾壹代索納塔、全新伊蘭特、全新途勝L、第伍代勝達、沐颯、庫斯途6款車型在售。
壹名合資車企內部人士認為,韓系車衰落的底層原因是,它在全世界都以性價比和信任感取勝。但在中國,這兩個特性都比不上中國品牌。“德國貨和日本貨,還有做工精細、質量特別好的特性,美國產品則是有創造力,比如蘋果和特斯拉。而韓系,從家電,到手機,然後到汽車,已經沒有產品牛逼了。”
2022年11月的北京現代20周年&H-DAY上,北京現代將2025年確立為“新能源品牌元年”,稱將在未來3—5年內構建壹款MPV車型、兩款轎車、叁款SUV車型的混動化產品矩陣,加快引入全球暢銷的現代純電品牌,2023年推出專屬EV車型,未來3年投放4-5款純電車型,2025年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達成年銷50萬輛以上銷售目標。
但直到今年,北京現代仍處於沒有純電車型在售的窘境。2020年,北京現代曾推出昂希諾純電動和菲斯塔純電動車型,均為“油改電”而來,目前已經停售。
銷量持續下跌之下,產能成了沉重負擔。出售給理想的1號工廠只是壹個開始,此後,正如張在勳所言,北京現代的工廠陸續出售或關停。2023年,隨著重慶工廠正式掛牌出售,北京現代在華僅余壹家工廠。
渠道同樣收縮劇烈。2013年,北京現代4S店數量超過700家,另外還有150家衛星店。而截至今年7月10日,據騰訊汽車《遠光燈》統計,北京現代目前能夠試駕的4S店共255家,其中北京僅剩3家。
在北京現代的官網上,“經銷商招募”赫然單獨列為壹欄。其上信息顯示,北京現代今年計劃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47個城市招募經銷商。
產品乏力、工廠關停、渠道縮減,過去的弊病已經積重難返,北京現代面臨著比大多數合資車企更加嚴峻的挑戰。
唯壹壹位中國高管壹年即離職,“我們不被信任”
韓系衰落的原因在於車型不夠好嗎?在於沒有跟上新能源浪潮嗎?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