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中国又多一项,总数增至60项

六号陵紧贴贺兰山山脚,最远处的西北角台已经建到山脚缓坡上,将西夏陵与贺兰山牢牢“钉”在一起。距离山体越近,受雨水、洪水的冲击越剧烈。杨善龙说,这座角台原本已从中部裂开,保护团队横穿了一根木质锚杆,将断裂的两半固定在一起,再填补沙土、碎石,灌入增强黏合力的化学浆液。这种锚固加灌浆的方法,已经在土遗址保护中成熟运用,有“救命”之效。


杨善龙与敦煌的同事长期参与西夏陵的保护工程。西夏陵的遗存大多是土遗址,敦煌研究院是国内乃至全球土遗址保护技术最领先的机构之一,最近20余年,敦煌研究院与西夏陵管理方合作,先后对全部9座帝陵和数十座陪葬墓实施保护加固,基本解决了结构稳定问题。

一根线缆扎入三号陵塔的一个孔洞,另一端连接着地面的白色机器,探测陵塔的温湿度、含水率、含盐率等数据。这样的线缆在陵塔四面各有一根。西夏陵区管理处文物保护科科长任秀芬在手机上点开一个App,数据实时可查,并自动对比历史数据,达到预警值时便自动报警。

陵塔外部还立着一台摄像机,对准塔身的一道冲沟。冲沟两侧各贴着一张小小的二维码,摄像机通过监测二维码距离的变化,判断冲沟扩大与否。任秀芬笑着说,每次接到预警,赶忙来查看,发现都是因为风吹雨淋,导致二维码偏移了,塔身的形变微乎其微。



放入陵塔孔洞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各项数据并发出预警。摄影/本刊记者 倪伟


在西夏陵区管理处的遗产监测中心,巨大的显示屏占满整面墙。通过遍布遗产区的海量监测设备,所有数据在此实时汇聚、分析、研判,监控着西夏陵每一座遗迹的生命脉搏。

西夏陵的保护从2000年提速,利用国家拨付的1000万元专款,专家对部分陵塔采取了喷涂注射化学制剂和土坯砌护底部风蚀空洞措施,两项措施效果明显,遗址坍塌得到缓解。从那时起,保护区建设起刺丝围栏,专人管理巡查,逐步全面清理违章建筑,迁出农场,结束了“牛羊遍地跑、车辆到处跑、行人随便走”的局面。

2011年,西夏陵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至今14年,西夏陵的保护跃上新台阶,对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测要求。“遗产区的所有人工遗产,得到了重点保护,缓冲区内的自然环境也保护了起来。这就是完整的遗产保护。”西夏陵申遗咨询团队负责人陈同滨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捷克】金色布拉格:整座城市都是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列入世界遗产,历经13年申遗
    走进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景观 刷屏 世界遗产修缮竟被漆成粉红色
    土耳其千年古堡毁了城墙塔楼被震垮 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一起云打卡
    男子世界遗产上涂鸦好醒目 已被捕 又一座世界遗产惨遭火舌吞噬 悲痛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