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中国600万烂尾车主欲哭无泪

提供配件是一方面,另一个问题在于,谁来质保?谁来维修?过去大家很少思考这事,因为在车企退出的时候,总会有接盘侠自己冒出来,挑起售后服务的重担。
常见的售后转移有几种,其中一个是原品牌→同集团的其它品牌,典型的案例就是广汽讴歌退华,在公告中就明确表示,将通过广汽本田的渠道继续为车主服务。

人民网
另一种转移方式则是,合资品牌→合资伙伴,像铃木败走中国市场,就选择将合资公司股份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了合资伙伴长安,售后服务也一并转交。如果某个合资品牌倒下,但同品牌的进口车还在销售,也可能把售后交给外方,比如之前广汽菲克凉凉,最后是作为外方的Stellantis集团承担售后,车主可以去进口Jeep的4S店享受保养维修服务。

如果车企是因为兼并而消失,转移方式往往是,被收购车企→到新主人,如东南汽车转移至奇瑞,哪怕完全无人接收,传统车企在退市前也会寻找一些第三方修理厂合作,如两桶油战略合作伙伴纳智捷,就授权了一些外部的维修点来提供服务。
反正总的来说,汽车行业有一套传统的体面退场模式,以前多数车企都会遵循这个惯例,在走之前给车主们一个交代。
03 为了钱而体面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车企是出于什么责任心或者道德感而选择体面退场,跟老板讲道德只会让他们发笑,利益才是真正的驱动力。
为何这么说呢?几年之前,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在高速增长状态,无数资本挤破头想入行,车企间也热衷于互相兼并、扩充产能。倒闭的车企依然属于抢手货,无论是造车资质,还是现成的工厂、产线,都能很轻松地找到买家。如果涉及到收购兼并,那么涉事的车企在法律上就不算完全消失了,责任义务也会随之转移到收购方。而且很多外资品牌都是有几十、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主打一个长期经营,它们也会觉得,自己只是暂时离开,中国市场潜力这么大,迟早都要卷土重来,所以走的时候还是尽量给车主留个好印象,也给主管部门省点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怎么办?中国600万烂尾车主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