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hu
maohu 於 2017-9-07 22:36 寫道:
@每日人物



婦產科是能看透人情冷暖的地方,在這裡待得越久,越發覺得女性不易,她和她的家庭,可能要做出這壹生最重要的決定。



文 | 翟錦 易方興

編輯 | 金匝

“婦產科就是壹個高度濃縮的滾滾紅塵。這裡集結了生與死的掙扎、舍與得的糾結、老與少的代溝。”導演陳為軍說。他曾拍攝過壹部名為《生門》的紀錄片,聚焦每壹個中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馬茸茸事件後,我們也把目光投向“生門”,截取了4位產科醫生眼中和生育有關的故事片段,在這裡,就能看到“滾滾紅塵”。

1

春曉,剛加入福建壹家醫院婦產科的年輕醫生,90後。

婦產科是能看透人情冷暖的地方,我剛來不久,現在還有心情說故事,但5年後可能就見怪不怪了。

我見過39歲的孕婦,已經懷孕8次,都是順產,生了7個女兒;見過拾柒八歲就嫁給愛情的姑娘,產後10天脫肛痛得臉色蒼白,被她的另壹半和另壹半的媽媽攙著跑遍醫院會診,最後擔心動手術影響喂奶,被接回了家;我還見過羊水破了也見不到家人的女人,踹手術室門的男人,不肯從護士手裡接過女嬰的婆婆。

印象最深的是壹個28歲的姑娘,懷孕31周時,突然帶著家屬沖到婦產科住院部,說醫生我感覺不到孩子動了。問她感覺不到多久了,她說有3天了。她之前做過的孕期檢查壹共就兩次,壹次是確認妊娠,另壹次是28周時做了個彩超——確實有部分人跟她壹樣,不知道我國適齡結婚都有婚前體檢和健康教育項目,而且是免費的,也不知道打算生孩子前可以免費領葉酸口服,甚至不知道懷孕3個月時要開始規律產檢。

產檢不是免費,醫保可以報銷壹部分,我不知道她出於什麼原因沒有規律產檢。我們立馬做了彩超,提示胎兒胎死宮內,死亡原因不祥,建議引產。從我們告訴她聽不到胎心後,她就壹直在哭。最終家屬接受了手術建議,但他們壹直在罵她,問她為什麼孩子不動了也不說,為什麼偏要待家裡不早點來醫院。等簽完相關材料准備手術時,孕婦高熱了,醫生告訴她,退熱24小時後才能手術,但家屬壹直要醫生保證不影響她的子宮。

我壹直都覺得,在准備成為爸爸媽媽這件事上,雖然沒有考試,但必須要儲備足夠的知識,只有了解了,醫院的建議你才能有底氣決定是否同意執行,丈夫也只有知道妻子將要面對的疼痛和困難,才能做出合理決定。否則就像對清朝人談共享單車和公交車的優缺點,讓他選擇哪壹種方式出門,本來就是都不了解,怎麼選?

我實習的時候還碰到過壹個產婦,沒有剖宮產手術指征,我們也不建議她剖,但她疼,堅持要剖,家屬不同意,她就鬧,後來用頭撞待產室的門,說死了壹屍兩命好了。這是社會因素導致的剖宮產,非醫學上的指征我們稱為社會因素,包括另外壹些可能影響產婦要求剖宮產的原因,比如總有人覺得剖腹產更安全。另壹個被社會因素影響的狀況是,很多人為了小孩將來能早點入學,會要求孩子壹定要在8月31號出來,這壹天,我幾乎壹整天都泡在手術室做剖腹產手術,家長都希望趕在12點之前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更可怕的不是這些,而是產婦和家屬都不了解狀況,還達成“統壹戰線”。前兩天我值班的時候,午夜12點有壹個46歲懷孕41周的超高齡產婦入院,胎監提示存在胎兒窘迫,孩子雙頂徑為97,她的肚子碩大,雙下肢浮腫,應該剖腹產,但她還打算自己生,家人也說剖就是醫生要賺錢,大半夜,我雖然生氣,也還要保持微笑壹直解釋。

在婦產科待得越久,越發覺得女孩不容易,經歷了各種危險,到了正好的年紀,卻不能無憂無懼,沒對象被催結婚,結婚了被催要孩子,對有些人恐婚的情緒更容易理解了,畢竟在婦產科,見到的故事太多了。

2

《生門》劇照

李家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紀錄片《生門》講述的,就是他遇到的產科故事。

作為壹名婦產科醫生,我是很容易獲得快樂的,這種快樂很簡單,因為棘手的事經過我的處理能變得順利,孩子出生,家人開心,我也開心。

在這裡,形形色色的故事也沒停過,這些故事裡,不願意順產的產婦其實最常見,她們內心有很多害怕,怕難產,怕疼痛,怕出血,怕心髒窒息,怕小孩骨折,怕產程太長等等。你也不能說這些都是無理要求,但你要耐心,確切地了解她不想順產的理由,才能真正說服她接受醫生的建議。

我之前就碰到過壹位產婦,她有壹米柒,大塊頭,懷的毛毛(武漢方言,指孩子)6斤,壹開始就要剖腹產。我問她,你身體條件那麼好,為什麼不願意生?她說我怕疼。我說到時候給你打麻醉,但她還是堅持要剖腹產。

後來反復追問,她才告訴我,怕分娩之後影響夫妻生活。知道她的心結後,我把她丈夫拉過來壹起做工作,告訴他們,這個說法沒什麼科學根據,最終說服了,後來她生的很快,3個小時結束了。

也有悲痛的事,我見過壹個27歲的孕婦,農村人,第壹次結婚時剖腹生了壹個丫頭,離異了再婚,再次懷孕,到了預產期,婆婆知道懷的又是個丫頭,為了讓媳婦再快些生個男孩,就讓她順產。

媳婦屈服於婆婆,同意了。可在這種情況下,100個人裡可能有壹個會發生子宮破裂,她就遇到了。手術後,毛毛沒救過來,子宮保住了。下來之後媳婦怪婆婆,為什麼還堅持要我順產呢?婆婆就找醫生扯皮,醫生也很冤,說自己發現情況不對,立馬做了手術。

最難的是無能為力的時刻,我有壹個印象很深的病人,她懷的壹胎、贰胎,都是剖腹產,兩個女兒;懷了第叁胎時,引產,又是女兒,引產的時候子宮破了。按道理說,她以後也不應該再懷孕了,結果第肆次是叁胞胎,又是3個丫頭,還是凶險性前置胎盤。

這是個分娩風險很高的病人,後來好不容易3個丫頭生下來,她丈夫卻說不要了。他還跟我說,醫生,如果你家裡已經有兩個丫頭,再來3個丫頭你要不要?我說你別打這個比方,你的孩子,生了之後就得好好養大,你要不肯要,我就找派出所,告你遺棄罪。

我總愛跟病人開玩笑,說我要是當衛生部領導了,就抓兩條,壹個所有女性生小孩都免費;贰是要推廣無痛分娩。對女性來說,這是最好的尊重。

3

為自己接生的媽媽。圖 / 受訪者供圖

陸明婧,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也是壹位為自己“接生”的母親。

我是兩年前調到這所醫院婦產科工作的,這裡是當地前來分娩產婦數量最多的醫院,壹年能有壹萬多人。上夜班是家常便飯,常常壹晚上贰拾伍六個產婦分娩,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熬夜。我懷孕後的前兩個月也在上夜班,感覺自己快成了女超人,後來才調到門診。

我還記得自己第壹次目睹分娩場景,那是大叁時去附屬醫院實習,看到“血淋淋”的壹切,整個人感覺可怕又焦慮。但當小寶寶生下時,聽到他第壹聲啼哭,又是另壹番感受了,我居然感動地哭了。臨床老師安慰說,你們女生這樣正常,如果是男同學,壹般會躲得遠遠地看。

現在已經過去5年了,我見到的孕婦分娩太多了,去年9月,趕上國家開放贰胎的第壹批孕婦生產,好多人,我們3個醫生值夜班,忙不過來,趕上疑難、高危各種情況壹起,哪還顧得上感動,只能趕緊忙下壹個。

今年8月,終於輪到了我自己寶寶出生了。這之前,我的壹位醫生朋友也要生產,按照我們醫院的規定,她准備在宮口開到2厘米的時候,采用無痛分娩。但開到1厘米時,她就疼得受不了,縮在老公懷裡哭,平時很堅強的壹個人,居然這樣,可見這是多麼痛的壹件事。後來實在痛得受不了了,我們就提前給她做了無痛分娩,效果明顯,馬上就不疼了,像沒事人壹樣跟我們聊天說笑。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壹定要無痛分娩。

宮縮早期的時候,那種痛還是可以忍的,雖然有時候我也疼到腿直發抖。臨產那天,找了醫院做麻醉的壹個年輕的大夫,給我做了硬膜外麻醉之後,有個泵會持續地控制計量給藥,疼痛感壹下消失了。不過由於麻醉,我也不太能感受到宮口開的程度。許多孕婦,由於寶寶頭的位置比較低,壓到了直腸,常常有大便的感覺,而我的寶寶頭比較靠前,壓到了我的膀胱,所以我生孩子之前有壹種很尿急的感覺,這個印象很深刻。

當這種尿急到了壹定程度的時候,我就去產房躺著了,醫生告訴我宮口全開了,我還在醫院的微信群裡說了句“全開了”,結果好多人過來看。中午之後,寶寶的頭部慢慢露出,當助產士幫我把孩子的頭部接生出來後,我突發奇想地問她,“我能自己參與嗎?”助產士說,“可以呀!”

她幫我托住了嬰兒的頭部、肩部,隨後,我戴上無菌手套,助產士幫我娩出胎頭、胎肩,然後我伸手去接住,再把身體、雙腿娩出。由於後半部分是我自己來完成的,寶寶臍帶也沒剪,就放在我胸口上了。是個女兒,6斤8兩。

原本看別人生孩子太多次了,有些麻木了,等自己的孩子出生時,那種感覺還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有自己參與的與眾不同的接生過程,也讓我覺得更有意義,而現在的我,是壹名婦產科醫生,但同樣也是壹名母親。

4

羅立華,原北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現在是壹家外資婦產醫院的特聘專家,至今在婦產科待了37年。

做了37年婦產科醫生,真沒統計過自己接生的孩子有多少,順的、剖的估計得上萬個了吧。上學的時候我就喜歡婦產科,那時候在北京醫科大學,現在叫北京大學醫學部,我們是醫療系,可以選各種科,我就選了婦產科,覺得它既能動手,又能結合理論知識,動靜結合,很適合自己。

剛開始接觸產婦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她應該疼,不疼怎麼生孩子呢?後來時代發展,就成了生孩子為什麼非要疼呢?現在我們可以用鎮痛分娩的技術減少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壹些痛苦。

我接觸過壹個病人,她陰道分娩條件很好,壹開始特別想自己生,後來又決定剖腹產。因為看到壹些網上的信息把陰道分娩描述的特別可怕,就很恐懼,非得要剖。後來我跟她說,你條件這麼好,孩子不大,骨盆也正常。她雖然口頭同意了,但回家就失眠。她的家人給我打電話,我就說,這樣吧,你們就先讓她睡個好覺,說羅主任同意你剖了,我以後再給她做工作。

當晚還挺放心的睡了,結果沒多久這位產婦羊水就破了,來到醫院,醫生護士鼓勵她,你看你的孩子也不大,都破水了,很快就生了,你別害怕。她聽從了,就選擇順產,很順利,生完以後我問她怎麼樣,她說挺好的呀。不是說不能順產,而是你要給她壹個信心。

我們肩負的任務是很重的,母子兩條生命,你能用你的技術幫助孕婦規避風險,這是壹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有個病人36歲了,人工助孕才懷上,孩子非常珍貴,我們當時囑咐她,注意小兒的胎動,孕婦主要靠胎動知道孩子的好壞。結果她今天來檢查,明天又來了,我們就問她為什麼來,她說我的胎動不好。我們還挺驚訝,你怎麼知道胎動不好了?她說你不是告訴我怎麼注意了麼,所以她就來了。

結果壹看,孩子胎心不好,有缺氧的情況,所以提前做了手術,剖出來以後,7斤多的男孩,發現他的臍帶有根血管已經斷裂了,血腫。但這孩子,因為我們注意對產婦的宣講,也做到及時剖腹產,讓孩子避免了死亡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我們產科是預防醫學的原因。

在婦產科,我們的喜怒哀樂都是關乎病人的,碰到該住院時不住院、還跑出去玩的孕婦,在別的地方緊急生產,結果生完第贰天就去世了,你能怎麼說呢?有的孕婦你告訴她,血糖高,要注意飲食,結果她還是使勁吃,不控制血糖,不按時檢查,結果寶寶就特別大,生的時候就容易出現難產。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看到當地醫院婦產科有壹個小孩,出生前是胎兒水腫,生出來後智力也有問題,壹直是住院治療,但護士對孩子特別好,家人也不離不棄,給他過生日,特別溫暖,我想,這種場面,應該是我作為婦產科醫生,最願意看到的吧。

(唐宇晨、李悅對本文亦有貢獻)
樓主
上壹頁1下壹頁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