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活在“曼哈屯—顺义”的这些妈妈们

  具体到生活里,焦虑是有形状的,有等级的,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妈妈们的许诺十分耳熟,“期望孩子可爱,健康,玩好吃好就行”。马上,第一个吃惊会来临,这个心中全世界最可爱的孩子也需要被挑选。


  顺义妈妈吴舍芝见证过这种残忍。在网上热议的文章里,单词量的表格即出自她手,她标出13岁小孩要达到2万个。想进入私立学校,比如幼升小,首先得“试玩”,做游戏时如果你孩子下午恰巧困了,或是正好旁边坐一个小朋友,孩子撞到他,老师看见,对不起,不能被选上。重要的这是双语学校,英文是硬通货,而老师会告诉妈妈们,“你小孩英文水平不行。”老师讲一个英文故事,一提问,全场只有一位孩子举手了,抱歉,其他孩子被淘汰了。

  和儿子经历数周残酷的试玩仪式后,一个妈妈再次带小孩出击,现场都是不认识的小朋友,儿子拉着她的手,仰头说:“妈咪,我办不到。”妈妈眼泪喷出来。

  每年4月家长们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封信,妈妈们的感受是不敢拆,只敢用手摸一下,薄的是拒绝,厚的是录取。“第一次,看到自己特别可爱的孩子,出去是要被衡量的,原来只要快乐健康,现在是,英文得起码能认字啊。”

  孩子越大,妈妈们焦虑被不断填充。一个今年从公立学校转学过来的小学4年级小孩,拿成绩单回家,数学4分,满分8分。不排名,作业少且不太考试,这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复制到中国,让这一群成长在1970年代的从国内教育体系杀出来的妈妈极其不安。她们担忧,这4分是学得好还是不好呢?拿中文帮小孩把数学概念捋一捋还在行,但英语的钝角、梯形,家长有这个储备吗?妈妈们也有一种“极其无力感”。

  

  顺义一所着名的国际学校门口,连路标都是中英双语的。图/ 视觉中国

  吴舍芝形容大家是摸着石头过河,私立学校出现在近10年,大家走的路前无古人。抱团取暖成为唯一选择。

  微信群成为吸纳焦虑的空间。鲍睿茹打开手机称,随便挑出一个顺义妈妈,她俩共同的微信群大概在20个以上。群在极尽一切可能细分、延展,直到像化学世界里分解到原子——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为止。

  话题从限量包包到智能跑车专业分析,从AI到干细胞美容。但谈得最多的还是学习,比如谈数学,妈妈们发表意见,“俄罗斯数学怎么样,新加坡又是怎么样,有哪些要回溯,现在如何如何。”


  在后沙峪的各个咖啡馆里,顺义妈妈们像参加研讨会一样在这里聚合,很少有老人的身影。每一张咖啡桌上都展示着脆弱,又承担着骄傲。

  一个妈妈的小孩英文水平被学校划到3级,这是最末的一级。而她之前送小孩去参加培训,英文十分拔尖,在妈妈圈里有目共睹。考砸了,她给其他妈妈打电话,“明天聚会,我可能要哭一哭了。”

  咖啡馆遇到熟人也是常有的事,对话间总有比较。“补课,我家一个月得1万块钱,你们家呢,差不多吧”。吴舍芝看看着对面妈妈嘴巴动了动,似乎在掂量此刻是否允许真相,她小声道,“那更多”。

  在这里,为孩子考虑得周到,是快速取得人敬仰的方式,“你知道吗?有妈妈买了一辆房车,就是为小孩上学路上能多睡一会儿,放学能在车里做作业。”那名妈妈羡慕地告诉吴舍芝。

  她们会用孩子的年纪和校名做自我介绍,微信名大多是某某+妈的格式。两个妈妈表示,如果看到谁背一个爱马仕,内心都不会有波澜,顶多看看颜色,如果是谈到谁家孩子又获了奖——眼睛“唰”地亮了。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孩子顶嘴与不顶嘴 长大后差距明显 心理学家曝:小孩8岁起不信圣诞老人
    婴儿床蚊帐藏致命危险 示警3大风险 Sylvan课程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加国爸妈带4娃全球旅行 感动世界 父母关系是否致儿童产生社交焦虑
    低情商的孩子从小就能一眼看出 妈妈像公主 女儿怼:老师没要造谣  (1条评论)
    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不用才害他 孩子过早寄宿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2条评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